
胜利日阅兵演奏有三个特点,效果关系到阅兵仪式整齐顺利
为抗战胜利奏乐 为民族精神喝彩
——记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团长邹锐和他的军乐战士们
中国军网记者 曲延涛
“胜利日大阅兵,阅的是什么?”
这是今年1月30日在领受9月3日胜利日阅兵演奏任务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邹锐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
作为中国惟一的国家级司礼部队和大型专业管乐艺术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此前已经14次执行国庆庆典和阅兵演奏任务。阅兵演奏对于军乐团的每一名团员来说,都不陌生,甚至说十分熟悉。
然而,邹锐知道,这一次阅兵演奏,与以往不一样。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抗战胜利日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这还是第一次,其意义不言而喻。而对于邹锐本人来说,这是他4年前就任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后,第一次领受抽组联合军乐团执行阅兵演奏任务。
此次阅兵,联合军乐团的任务主要是纪念大会开始前合唱伴奏和阅兵全过程的音乐演奏。“不能深刻领会阅兵的目的与意义,就完成不好任务。”邹锐在心里给自己默默加油,“首战用我,必须打个漂亮仗!”
军乐人的血脉始终在心中澎湃
在解放军军乐团63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有9任团长,绝大多数是乐队指挥出身,邹锐是为数不多的演奏员出身的团长。
邹锐的父亲是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的老一辈军乐演奏家。在父亲的熏陶下,邹锐很小就开始学习双簧管。从入伍之初的演奏员,到成为共和国礼乐之兵的一员,直到成为军乐团团长,军乐人的血脉始终在邹锐内心深处澎湃。
在这次胜利日大阅兵的演奏中,国歌是联合军乐团演奏的第7首曲目。自开国大典奏响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解放军军乐团在各种重大场合演奏国歌上万次。问及演奏国歌时的感受,邹锐说:“永远忘不了成为军乐团的一员后第一次奏响国歌,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每一次演奏国歌,周身的热血都在冲腾,心底里涌动着自豪的精神,真切地感受到国歌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中华民族顽强斗志和不屈精神的表达,也更深刻地领悟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是那样地息息相关。”
“胜利日大阅兵,既是纪念抗战胜利,也是对无数血沃山河的先烈们的致敬和祭奠,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邹锐对记者介绍,为了突出阅兵主题,他和团员们一起迎难而上,对此次阅兵演奏,从形式到曲目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编排和大胆创新,整体上此次阅兵演奏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新创乐曲。在活动相关环节专门设计创作了新乐曲,用抗战音乐元素烘托庄严神圣的庆典氛围,进一步突出阅兵主题。当检阅车通过金水桥时,数十把礼号将演奏新创作的《检阅号角》,用嘹亮、豪迈、坚定的音乐迎接习主席的检阅;
二是新配乐曲。根据天安门广场的音场特点,突出铜管乐器的金属音色,对近30首乐曲进行了重新编配,这个力度是自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以来最大的;
三是调整编队。为突出仪式感,增加可视性,增强感染力,重新设计了队形。第一次将铜管乐器前设,第一排安排了百名小号手,居中的数十人配礼号、挂号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