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眼重复利用,新建设施考虑“长远功能”
为保障阅兵现场解说,训练场观礼台右侧搭建了一个工作间,虽然只投入几千元钱,但其中的每一个设备,包括空调、桌椅,都登记造册并列入移交。负责此项工作的联指政工组干事赵品告诉记者,这些物品以后都能使用。
阅兵集中训练期间,对一些必须新建的项目和设备投资,如何做到最大限度节约,是此次阅兵活动面临的一大挑战。对此,阅兵联勤保障组副组长、北京军区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王国水感触很深:“如果为了一次阅兵而‘大兴土木’,阅兵结束后又拆除,会造成很大浪费。这次阅兵,我们一开始就在生活保障设施的可持续利用上动足了脑筋。”
在阅兵训练基地,最壮观的是新建成的长几公里、宽近百米的水泥地面训练场。“这样浩大的工程只使用一次是不是浪费?”阅兵联勤保障组一位领导的解释消除了记者的担忧:这次阅兵在经费投入上的总原则是立足当前、考虑长远。阅兵结束后,新建的阅兵训练场可作为周边部队的战术训练场继续使用,战时还可作为飞机的应急跑道,发挥作战应急功能。
某军事学院内新建的大食堂,可容纳近千人同时就餐,在前期设计上就考虑以后改建成羽毛球馆或文体训练中心的要求。记者在合唱团驻地看到,队员们入住的房间安装了空调,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就餐环境焕然一新。“这些投入都不是‘一锤子买卖’,是留给学员返校后的一笔‘福利’。”学院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言语中透着兴奋。
记者在联勤保障组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将各驻训保障单位新建的澡堂、饭堂、厕所、晾衣间等设施以及餐具、厨具、空调、洗衣机设备一一登记造册,准备留给各驻训单位以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