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姿迎阅,校场点兵话“锤炼”

——解读受阅官兵在酷暑中苦练精练科学练的精神内涵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 徐叶青 特约记者 李志涛 周景红责任编辑:吴昊
2015-08-24 04:07

险难科目走上阅兵场,眼睛盯着未来战场—— 

练的是“米秒”,“炼”的是能战

低云密布,细雨蒙蒙,飞行气象条件恶劣。空军某航空兵师师长宋卫依旧驾机呼啸升空。紧随其后,僚机也跟着腾空,穿云破雾…… 

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直升机……一架架战机组成“鹰阵”掠过天空,恍惚间,阅兵训练场俨然一片“准战场”。

这里当然没有战场的硝烟,但仍有近似战场的惊心动魄:一些空中编队飞机数量多,间距近,飞行稍不稳定,轻则影响队形,重则危及安全;阅兵是一项定时定点的任务,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训练中,天气差要飞,难度大要飞,风险高仍要飞。

“阅兵训练不是实战,却时刻折射着实战化训练的标准。”被中央军委授予“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的戴明盟说,米秒不差是驾驶歼-15战机在航母起降时的基本要求。如今,这种从严治训、精细施训的理念也同样体现在阅兵训练场上。

此次受阅,驾驶舰载机梯队长机的戴明盟,身后的僚机里全是歼-15培训学员。为此,每个操作、每项指令他都一一细抠,并借助高倍高速监控设备、地面测量、飞参判读等手段,快速准确评定训练质量,既保证阅兵训练进度,也提升舰载机实战化水平。

“阅兵,既练‘米秒’,也‘炼’能战水平。”第二炮兵受阅部队的一位将军领队举例说,此次受阅,有的导弹车是直接从厂家拉到训练场,有的部队是直接从发射场千里机动至阅兵村,训练中,他们狠抓专业训练,练号手的操作程序、心理状态,许多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