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嘱托,苦练精兵——
“今天阅兵拼第一,明天战场打头阵”
血战到底、纵身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毅然投江的东北抗联8名女杰……走在阅兵训练场,一面面招展的英雄旗,传递着一股股豪迈的英雄气。
同场竞技,英雄相惜不相让!训练中,10支英模方队你追我赶,“优胜方队”的红旗你争我夺。
“这不是普通的红旗,这是英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是敢于胜利的精神。”前不久的阅兵考核,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方队一举摘得锦旗,领队林向阳激动不已:当年夜袭阳明堡,先辈用血肉之躯毁伤敌机24架,展示了我们这支部队的血性和必胜的信念……
去年习主席来到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连史馆,在记录这段历史的展板前驻足,认真听取讲解,并嘱托全连官兵“发扬光荣传统、当好红色传人,苦练打仗本领、争做精武标兵”。习主席的嘱托,如今已深深刻在所有英模部队官兵心中。
红色基因代代传,英雄业绩耀千秋。在塞北荒原,“狼牙山五壮士”所在旅,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沙尘中苦练信息化本领,部队连续8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大兴安岭扑火、’98抗洪……“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官兵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屡打头阵,一次打捞化学原料桶,官兵们连续3昼夜泡在汹涌的江水中;“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转型两栖步兵,每次参加抢滩训练,连续几昼夜的航渡都让大家吐得虚脱,但无人叫苦,一开舱门依旧英勇冲锋……
踢腿如风、砸地有坑!走上阅兵训练场的英模部队方队官兵秉承先辈的精神,牢记习主席嘱托,喊响了“天安门前拼第一”的口号,每天训练12个小时以上,平均每人踢坏了5双战靴。
苦练,既是为了走过天安门前的光荣一刻,更是为决胜未来战场积蓄力量。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洪江强,1984年曾作为徒步方队一员昂首走过天安门。“那次阅兵时,我军正在边境战场经受血与火的考验。那时我们都做好了走下阅兵场就直接上战场的准备。”洪江强告诉记者,部队参加阅兵训练,打仗的弦也一刻没松,每个排面都按照战斗力编组,受阅与上战场紧紧相连。
“今天阅兵拼第一,明天战场打头阵。”来自“刘老庄连”英模部队的两名士兵虽然手腕受了轻伤,但他们坚决要求打封闭坚持训练。战士们说,我们走过天安门,展示的不光是一支军队威武的“面子”,更要让大家看到我们能打胜仗的坚硬“骨子”。
强军征途,奋勇急进——
“把阅兵场上的铿锵正步化为强军路上的坚实脚步”
阅兵既是阅人,更是育人。
年初,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第43任连长罗希通过了清华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在3月份参加半个月的复试培训,而此时,率队参加阅兵的任务下来了。一边是心仪的大学,一边是光荣受阅,罗希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从清华读研回来能更好地为部队服务,个人发展也会有更多机会,阅兵虽然光荣,可能得到什么?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罗希解释道:我是连长,带队受阅就跟带队打仗一样,哪能缺阵?
近半年的阅兵训练下来,罗希体重减了36斤,成了方队的基准兵,连队在他的带领下,士气高昂,多人被评为优秀队员。
“只有优秀的士兵,才有资格接受统帅的检阅。”罗希告诉记者,当年王建川烈士面对炮火硝烟一往无前,展示了军人无比的忠诚,通过阅兵训练,他对这种忠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次阅兵,对部队就是一次训练、提高。”“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等几个方队的领队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通过阅兵训练,官兵们政治上更加成熟,素质上更加全面,作风上更加过硬。
——这次阅兵训练中,有上百名官兵光荣入党。新兵胡子涵每天主动加练2个小时体能,4个月下来,体重减掉了50斤,在入党申请书上他写道:“阅兵是对我意志品质的一次锻炼,也是我人生信仰的一次升华,我越发懂得了先辈舍生忘死的意义。”
——多个英模方队都面临着改革和信息化转型,但官兵们自信满满:阅兵磨炼的是敢打必胜的信念,不相信回去后有攻不下的难关。
——在阅兵训练场上,“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官兵正在开展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自己现在的样子离“四有”标准更近了……
一次受阅,就是一次生动的强军实践。烈日下,官兵们脚步坚定,强军目标呼号震耳欲聋,这是向党和人民的庄严宣誓:“把阅兵场上的铿锵正步化为强军路上的坚实脚步,奋勇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