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的近百年中,14万赴欧华工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在这些华工中,死亡和下落不明者近两万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一战”论中日关系,说是为了避战。这着实令人费解,更令人不安。
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共建新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让和平不再是“战争的中场休息”。
我们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决不能让歪曲历史的阴谋得逞,捍卫历史真相就是捍卫和平!
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人们在仰望天空的时候,仰望未来。如果我们对着历史往后看,我们总是看到它的某些缺憾和不完善,就像我们背着太阳望原野,总是看到阳光中的片片阴影;如果我们对着未来向前看,我们总是感到一种真理的光芒在闪耀,就像我们仰视太阳时的真切和感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大遗产,在相当程度上,支配了此后100年的世界。
1914年1月的时候,欧洲很少有人能想到,7个月后,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领袖将把全世界拖入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当中。虽然在进入2014年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担心世界即将面临那样一场划时代的重大灾难,但今天与彼时仍有相似之处。今年,各国政府和民众理当纪念一战爆发100周年,悼念逝者。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反思那场持续4年的灾难带来了哪些教训。
在这个特别的缅怀阵亡将士时刻,他们的家人、朋友以及幸存的老兵走进了欧洲各地的墓地、战场遗址、博物馆和教堂,表达对逝者的爱和敬意。在这样特殊的纪念时刻,我们不应该忘记英国和法国这样的欧洲国家,正在与美国一道,继续在非洲、中东和世界其它地区进行现代战争。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日本、菲律宾的一些强硬派仍在加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不安全因素。
历史是映照现实的镜鉴,是启迪未来的教科书。习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树立与强军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一重要指示,抓住了强军兴军的关键和要害。先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
习主席强调:“要注意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历史特点,这里面就有我们要面对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只有对时代新的历史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准确理解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当前,我军建设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防和军队建设谱写了精彩篇章,立起了强军的新目标,强化了打胜仗的新导向,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面貌,出色完成了重大任务,展示了我军的战斗力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