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兄弟部队144师在宁都已经活捉江西最大的匪首——“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中将司令黄镇中。黄镇中与萧家璧一样,都是对共产党有刻骨仇恨、杀人如麻的匪首,但他的据点与萧家璧的“金城碉堡”要坚固得多,修筑在宁都县城西北5公里的翠微峰上。翠微峰又名金精山,由5寨12峰组成,方圆10公里,易守难攻。当年太平天国军队一举攻下了宁都却数年攻不下翠微峰。土地革命时期,翠微峰成为中央苏区的一个白点,上面就一个靖卫团守卫,而红军一直难以攻下。1932年红军在扫清外围后,围困了半年多才迫使敌人投降。这一次黄镇中下了大本钱,从1948年就着手修筑工事,囤积给养,把周围14个县的财富都搜刮上山。其司令部设在主峰上的一个天然大石洞里,所贮物资可用三年,而要上去,唯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石梯可供攀登。然而,黄镇中没有想到他精心构筑的翠微峰阵地,在解放军的勇猛机智的打击下,仅仅支撑了9个小时就土崩瓦解了。此役,144师俘虏的高级匪首除黄镇中外,还有4名少将以及宁都、兴国、南康等县的县长,共歼敌2315名(毙敌350名),缴获火炮14门,机枪23挺,长短枪1415支,黄金65斤,白银3775斤,银元1012枚,烟土610斤,粮、油、食盐共200万斤,还有其它大批军民用物资。
人家那才是打仗呢!看到兄弟部队取得如此战果,142师也想来一个痛痛快快的歼灭战,活捉萧家璧。可是,先后组织了17次合围,却次次落空!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黄镇中固守翠微峰,在明处,所以可以围而歼之;而萧家璧隐藏井冈山,在暗处,要找他宛如大海捞针,深山捉鬼。大海捞针,针在哪里?只有海知道。深山捉鬼,鬼在哪里?只有山知道。海不告诉你,山不告诉你,你就是瞎子。海是谁?山是谁?人民群众,父老乡亲。142师立即调整部署,除守点和侦察分队外,其余均分散做群众工作。
部队在进山前,想着井冈山是革命圣地,是毛主席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解放军的到来,应该会出现“箪壶食漿以迎王师”的热烈场景,然而迎接部队的是坚壁清野后的空寥萧杀,偶尔有一个老人露一下脸,眼神里透出来的是冷漠与狐疑。战士靠上去告诉他,我们是从江北过来的解放军,是当年毛委员的队伍。
“你们是毛委员的队伍?”师长欧致富亲自跑上前,告诉他“我们是毛委员的队伍,是毛主席派来的”。老人“哦”了一声,没话了。也许看到老汉与部队说上了话,陆续又来了一些群众,欧师长乘机向群众讲话,宣传进山剿匪为民除害的意义。话讲完了,但群众还是一样的冷漠。这种情况,是部队在新解放区也不曾见过的,难道革命圣地的老百姓的觉悟还不如过去的白区?这是为什么?经过调查分析,找到了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萧家璧等恶霸土匪的长期残酷统治,让老百姓不敢接近解放军,群众害怕,万一你们像上次一样走了,我们可再经不起杀了。
第二个原因比第一个更重要,那就是袁文才和王佐被冤杀的后遗症。袁、王本来就死的冤,加上反动派的宣传,井冈山的老百姓把袁、王被杀看成是共产党过河拆桥。他们最恨当时的特委领导朱昌偕等人,后来朱昌偕、王怀、龙超清等特委成员被打成AB团被杀,他们认为这是恶有恶报,放了鞭炮。他们还恨彭德怀,认为没有他派兵,袁、王就不可能被杀,尽管彭德怀对此事悔恨终生,但仍然得不到井冈山人的原谅。从袁、王被冤杀后,井冈山再没有人参加红军(在1955年授衔的近2000名开国将军中,原籍井冈山的竟无一人。宁冈籍的赖春风少将,最高职务为广州军区顾问,算是新井冈山市人,因为宁冈于2000年5月合并到井冈山市。王佐的部下中出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张国华中将,但他是永新人,并且有幸在袁、王被杀之前就调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