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传承古田会议精神 增强军魂培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王厚明责任编辑:李林2014-09-17 15:27

习主席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并上升到“强军之魂”和“强军目标”的高度加以强调。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第一次系统地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为确立我军军魂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的历史时期,在军魂培育实践中,要把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积极弘扬优良传统,传承古田会议精神,始终注重打牢部队信党跟党的思想政治基础,确保军魂不变、宗旨不忘、传统不丢、本色不褪。

一、当前军魂培育存在的现实矛盾问题探析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和敌对势力加紧渗透破坏,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化和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官兵成分结构和思想基础明显变化,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必须正视矛盾的本质危害,增强系统培育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情感有误区。一是缺乏朴素感情——任由戏说历史恶搞英雄。当前,少数官兵对党和军队缺乏刻骨铭心的思想感情,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亲朋好友影响,对一些现象是非分辨不清,甚至跟风调侃。如把质疑党史军史、恶搞英雄典型作为一种时尚,拿英雄开刷,不断洞穿文化、道德底线。有的质疑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合理性,有的歪曲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壮举,有的恶搞铁道游击队队员形象,有的踢英雄墓碑、踩先辈头像留影,一些社会青年用个性的浅薄挑衅历史的崇高,用庸俗的享乐辱没英雄的尊严,用堕落的轻狂冲撞时代的底线,而把是非荣辱抛在一边,对青年官兵思想影响较大。二是缺乏理性鉴别——以主观感受左右客观判断。少数官兵往往以个人利益为尺度,以个人感受为导向作为价值判断。有的以自身经济状况、家庭贫富来看待党和政府的好坏,有的以道听途说的灰色言论来衡量党和军队的是非,有的以频发的贪腐案例来质疑党和军队的建设,有的以个人的名利得失进步快慢来非议党和军队的公允,有的对敌对势力炒作热点敏感问题、放大社会矛盾,将个别问题扩大化、一般问题政治化、单一问题复杂化的渗透颠覆伎俩认识不清,把矛盾聚焦到党的领导上。三是缺乏常识认知——易受不良影视文化视听误导。过去的《南征北战》、《红色娘子军》、《上甘岭》等,只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从指导员到师政委个个有戏,战场上动员教育、冲锋杀敌生动有力,显示了党政治工作的无穷活力。而有的军旅影视剧,政治工作的位置和作用却严重“缺编”,党对军队领导难以体现。比如,《沙场点兵》中从军区、基地、师旅团营连,描写了一大群有血有肉的军事干部,而政治干部就只有一个团政委和一位兼了份军事侦察工作的宣传股长;《集结号》中九连指导员,是以不懂军事并在战斗中尿裤子的形象出场。长此以往,政治干部给观众和官兵的印象就是磨磨嘴皮子,顶不了大梁,甚至可有可无。如对抗日神剧类影视作品,一些官兵看得津津有味,这些节目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述成唾手可得,后人恐怕就很难了解和反思为何这场战争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这一切都源于对党史军史的贫乏认知。

(二)教育较苍白。一是缺乏现实的穿透力。表现为形势看不清——借助时事分析解读不够。没有把时事政策、国际国内形势作为开展军魂教育的鲜活教材。比如,埃及第一任民选总统穆尔西为什么下台?乌克兰克里米亚为什么有那么多军队会倒戈?泰国为什么军方能政变上台执政?朝鲜虽然内交外困但为什么没垮台,因为搞先军政治牢牢掌握了军队。这里面都有政党对军队能不能绝对领导的问题。教育组织者应结合形势政策把“枪杆子里出政权”,谁掌握军队谁就掌握政权的现实道理讲清楚、分析透。二是缺乏历史的纵深感。表现为道理讲不透——自身学习不深学识较浅。官兵之所以反映军魂教育课题大、道理空、认同难,实际上是教育者历史渊源没弄清,历史过程没联系,历史教训没深挖,教育中照本宣科的多,主动学习收集的少,没有把大量的历史信息资源作为教育素材。如巴黎公社失败,让马克思作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的论断;4.12反革命政变,让毛泽东得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结论;皖南事变,让全党全军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坚持“共产党绝对领导八路军的原则”;二战胜利后,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共产党解散游击队“交枪做官”,让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的战斗信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成为我党我军的坚定原则。开展军魂教育,要理清其中的历史脉络,从深刻教训中形成纵向的历史启示。三是缺乏创新的新形式。表现为思路打不开——开放渗透抓教育不力。当前主要的教育形式还是停留在领导辅导+营连阐述+班排讨论上,实际上,军魂教育要走向军魂培育,其区别在于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育层面,而要在多维立体的空间抓好教育引导。比如,有的官兵回趟家休个假思想肯定有变,上趟街上个网情绪一般出乱,见朋友吃顿饭连声感叹,对党开始质疑了,对部队开始厌烦了,对当兵开始后悔了。其中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军营外的教育文章做得不多,部队的一套理论说教在军营外话语权竞争力不强。

(三)效果没落地。一是缺乏组织观念。少数官兵在成长进步、开展工作中还存在信老乡不信组织,信菩萨不信马列,信关系不信实干,信实惠不信教育,信传言不信事实,信明星不信英模的思想偏差,还不能完全依靠组织、融入组织,紧紧团结在党团组织周围。二是缺乏身份认同。个别营连主官私下认为双长制不够合理,两个主官工作效率低,容易诱发矛盾,不如一个主官说了算开展工作快捷;有的军政分工分家,特别是一些军事干部缺乏党的意识、班子成员意识;有的嫌党的会议程序繁琐,浪费时间,开会走形式,人为简化搞变通;有的习惯把行政职务带入党内发号施令,存在政大于党、以政代党的问题;有的不善于用组织的力量推动工作、解决矛盾,甚至有个性超越党性、个人凌驾组织的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都无形中弱化了党的组织领导。三是缺乏全面激励。当前部队党的建设中有一些激励措施,如定期评比先进旅团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等等。但这停留在集体荣誉和表彰干部层面的较多,基层和战士的比例还不够高,激励举措还不够明显。应多关注组织建设的末端主体,向下辐射延伸,如表彰一些先进党小组、优秀党小组长,模范委员、一对好主官等,以全面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骨干的工作积极性。

(四)功能有弱化。一是缺乏党内历练。当前,党员和干部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组织成分结构与战士党员有倒挂现象,大多基层干部一进军校就入党、一到连队就进支委、任职两到三年就担任正副书记,缺少组织生活历练;不少士官支委摆位不正,存在人微言轻和明哲保身的思想,成为“举手支委”、“传话支委”;一些党小组长不敢较真碰硬,不愿管、不敢管;部分党员党龄偏短,参与党内事务的能力偏弱等等。二是缺乏集中统一。从党委机关看,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向纵深推进,有的旅团营区、训练场点多面广较为分散,受领导负责制影响,各级班子成员普遍难以经常聚在一起,实施集体领导不一贯;从基层看,部队实战化训练任务日趋繁重,部队外训时间较长,有的连队主官长期不在一起,且副连长、排长参加学习集训的相对较多,对党的组织领导有一定影响,对动中抓建组织的标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三是缺乏进退机制。由于军队党员发展和干部生长比例较高,且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不可避免会出现素质不高、形象不好、作用不明显的现象。一些官兵入了党提了干,就自认进了保险箱,之前之后反差大、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形象。特别是干部入党不受限制,义务兵入党功利化倾向,地方安置政策影响干部安心服役等问题,保持党员队伍纯洁值得各级关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