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甲午战争,推动战略创新
敢于创新:大手笔描绘国家安全战略
要点提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家安全战略指导上的守旧落后首当其冲。
●翻开当年似乎已经尘封的记忆,让智慧之灯点亮今天,中国依然处于风口浪尖上。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推进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创新。
●转变战略思维方式,基于大舞台、大眼界、大智慧思考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创新,是充分利用好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大手笔描绘国家安全大蓝图的制胜之道。
创新国家安全战略指导的重要目的,是为国家安全构筑“防护堤”,修葺可持续发展的“绿化带”。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实践上的清醒,反映了国家安全战略理论上的自信。毋庸置疑,在时代环境中站稳大舞台,需要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提供更大、更具爆发力的正能量。当前,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期,国家安全面临的内外压力增大,形势严峻多变,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创新的地位作用越发突出。
辩证把握国家安全战略创新的“进行时”与稳定性
国家利益需求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编织着国家安全这张无形的“网”,牵动着国家安全这根绷紧的“纲”。虽然每个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在表述上有所差别,但强调维护国家利益安全的思想都是清晰的、一致的、坚定的。正是由于国家安全战略源于国家利益,因此它必须依据国家利益需要和内外环境,及时进行创新调整。
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必须保持“进行时”。“威胁和挑战”始终伴随着国家发展,加之国家利益需求上升与维护国家利益能力相对薄弱而构成的国家安全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持续变化”始终是国家安全向人们呈现出来的“常态”,这也使得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否则,时代变了,环境变了,需求变了,国家安全战略指导还原地踏步,就会犯历史性错误。一战期间,法国军队坚持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依托堑壕防御配系取得战争胜利。因此其在二战爆发前的20余年里,固守“马其诺防线”式经验,结果二战初期即败给德国。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在国家安全战略指导上,汲取了冷战中的经验教训,时刻把握国家安全态势变化,与时俱进创新战略指导。有些发达国家的安全战略指导在冷战中的变化频率基本上是十年一变,冷战后则由十年一变改为每两三年一变。在国家安全治理问题上,能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并适时修正安全战略指导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单纯维持现有状态无疑是短视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辩证看待国家安全战略指导的稳定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国家大系统的角度看,国家安全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能较好地通过动态调节实现再平衡状态。在国家安全“变化”的频谱上截取一段,我们也会发现其存在“相对稳定”的现象。这是因为国家利益需求存在“暂时满足”的现象,因而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战略机遇期。在机遇期内,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必须立足现实,把握时代发展中的世界大局,把影响当前国家安全的国际国内因素找准,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国家安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