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英雄张富清为何深藏功名64年

来源:解放军生活 作者:陈明照 朱 勇 发布:2019-06-14 13:07:54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张富清转业到地方工作的30年间,他历经粮管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行等单位,其中不乏管钱管物的重要岗位,但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令人敬仰。

上世纪70年代和张富清共事的原卯洞公社党政办主任杨胜友回忆说,当时张富清一家6口人居住在不足32平方米的“蜗居”里,但张富清从无怨言,成绩上不揽功、工作中不推诿。

在卯洞公社工作的那个阶段,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干部工资待遇低,不少干部会因为家庭困顿向单位借钱。1985年,在卯洞公社基础上新成立的百福司镇政府在盘查清点干部借支时,长长的借款名单中却未发现张富清的名字。在张富清任卯洞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期间,分管供销社、船厂、桐油经销等工作。作为全公社“含金量”最高的几个部门,供销社负责全公社物资供应、船厂是全县的财政支柱、桐油是紧俏的外贸商品。用大家的话说,他是坐在了“金山”上,但张富清日子依旧捉襟见肘,在他眼中,国家的东西自己分毫也不能沾。

上世纪70年代,恩施一家有名的国企到卯洞公社招工,张富清的大儿子获得了招工的机会,但张富清却替儿子做主放弃了这一机会,动员儿子下放到卯洞公社万亩林场当知青,他告诫儿子说:“我虽然是你父亲,但更是党的干部,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怎么看我?”就这样,张富清的大儿子在酉水之畔的扎溪林场住茅屋、开荒种地、植树造林,一干就是几年。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调任县建设银行副行长时,正值建行推行“拨改贷”改革。县里的国有小型煤矿——田坝煤矿是建设银行最大的贷款户,张富清经常到煤矿了解生产销售情况。为了保证企业能按时还款,到年底,张富清就打起背包、支上行军床住到矿上,和工人同吃同住。当年建设银行放给煤矿的贷款没有一笔坏账。

2018年10月,张富清到恩施实施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临行前,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的李甘霖行长特意叮嘱说,张老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点的人工晶体。到医院后,医生为张富清推荐了7000元至1万元的晶体供其挑选。但张富清看到同病房的农民病友选用的是3000元的晶体,使用效果不错,他便也选了这款晶体。回到来凤后,张富清告诉李甘霖行长:“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就是一点吧。”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张富清清正廉洁、公忠体国的高尚情操,造就了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家风。张富清的4个子女,除大女儿患病外,其他3个子女均通过参加高考、公开招考的形式,或考取大学,或考进单位,没有一个通过张富清的职务影响谋取工作安置上的特权。

张富清的小儿子张健全说:“父亲经常告诫我们,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

张富清离休后,一直保持读书看报的习惯,《人民日报》《求是》《半月谈》都是他的必读报刊。在他的书桌上,一本黄色封面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因为经常翻阅,封面的四周早已泛白,书中讲话内容多处被做了批注和标记。在书中的一处空白处,张富清写下了这样的备注:“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

这既是张富清的读书感言,更是自己一生对党忠诚、永葆初心的真实写照。

1 2 3

责任编辑:姬彩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