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前线战斗正式打响。战斗结束后,时任四连指导员仇志贤组织战场清理小分队,聂章厚也成为其中一员,他亲眼目睹了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
△聂老讲述降落伞包的故事。
△学习雷锋、“硬骨头六连”先进个人纪念册。
△特殊的三等功奖品。
尽管岁月无情,但聂章厚却没有因为环境艰苦而减退干事业的动力。相反,艰苦的环境却更加激发了他征服高原的斗志。部队刚上高原那会儿,由于氧气稀薄、气候寒冷,油机故障率升高,给装备维修保障带来很大困难,并且严重影响战备质量。作为油机技师的聂章厚,一时焦急的夜不能寐。后来,通过连续半个月日以继夜的潜心研究,他带领油机班人员攻关出适应高原环境特点的电机减压装置,解决了高原高寒地区战备任务紧急时,油机因气候寒冷无法开机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战备质量。后来,他的做法还被军机关推广应用,成为远近闻名的“油机技术专家”。
据他的战友们回忆,聂章厚除了喜欢研究装备外,更喜欢把苦活、累活主动留给自己。那个时候战事吃紧,敌人的飞机每天都在头顶飞来飞去,雷达如果不能及时将空情上报前指,就会严重影响指挥员指挥决策。聂章厚深刻认识到,如果油机不能及时供电,雷达就无法开机,后果将十分严重。时间紧、任务重,而困难却一茬接一茬,很多战友因为初上高原出现身体不适。于是,高原反应较轻的聂章厚,为了照顾其他战友,主动把所有油机夜间值班任务承担下来,每天熬得眼睛通红,微笑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的脸。用他的话说就是:“战备任务完成了,战友身体也照顾了,应该高兴!”
山上四个连队,虽然相互间隔几百公里,但每个连队提起聂章厚,却个个都竖大拇指。“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话,在他身上也得到完美诠释。由于技术过硬,工作细致,聂章厚先后被派往所有连队担任过油机技师。除指导技术人员维护装备方法,还主动承担起装备技术革新的任务。只要他到过的连队,装备故障率都会明显降低,战备值班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聂章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战争结束后,根据任务需要,聂老继续留在昆仑山上担任油机技师。1968年6月,聂章厚调往团部技术处工作时,大家都称他为“老聂头”。看了那时的照片,年仅30岁的他,已经有了50岁的模样。但组织的信任和关怀,一次次点燃他心中的激情,让他在新岗位上,继续做一名辛勤耕耘的“老黄牛”,所在单位曾连续五年被评为装备管理先进单位。
时代在变,身份也在转移,但拥有“老黄牛精神”的人,那份初心始终未变。1978年7月,聂章厚向军旗告别,成为一名转业干部。转业并非转身,初期的困难在所难免。聂老说,部队的光荣传统、技术基础和教育培养,让他在迷茫中又一次找到奋斗的方向。望着粮食系统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粮食饲料工业协会积极分子等一个个奖状,聂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告诉我们,那个年代,国家经济状况不好,作为一名老党员,把组织安排的工作百分之百地干好,就是对国家最大地支持。采访中,碰到聂老退休前的许多老同事,在谈话中得知,在粮食系统工作的聂章厚,除了能够完成本职工作外,更喜欢主动向组织要工作。每当碰到大活累活,或难以完成的任务时,他依旧会像在部队一样,第一个举手担起重任。
△讲述一条珍藏了半个世纪的毛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