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有风险更有机会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陈志文 杨贵禄 董强责任编辑:袁帆
2017-09-20 14:08
“双创”呼唤新支点 引领式培训妙手“搭桥”

本领强,才能干啥成啥

老兵殷卫宏退役走向第二战场,12年改变了一个行业格局:他创办的安保企业走出国门,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28个,近80个港口有了业务。经有关部门批准,企业党委还成立了两个海外党支部。

一张动车票,引发军队病退干部唐国初对热转印技术的痴迷。如今,他带领同事们创造数项世界第一,拿到了几十项国家专利,有的直接在军民融合领域产生示范效应。他所在企业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企业”。

——两位老兵成功创业,不靠简单地蹭“一带一路”和军民融合两大社会热点,而以原始创新“撬动”创业入口。从武警部队转业选择自主择业的宁云阔说: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双创”提供了新支点和大舞台。

本领强,才能干啥成啥。从事培训工作的军嫂徐桂莲说,军民融合真是创业助推器,她所在培训机构与百余家企业建立共生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起投身军民融合实践,成功为各地200多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搭桥”推荐就业岗位,还为4000多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提供了创业咨询和培训。

而今,对军民融合与“双创”中的人脉关系,徐桂莲也有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对军民融合来说,人脉不是维系小圈子,而是关乎大战略,这就决定了它不是庸俗关系,而是创业信息;不是利益交换,而是价值提升和叠加。

“转”“参”之间有转旋 引领式培训探索“陪伴”

看成败,更知本钱何在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孟明信七拼八凑,两三年间相继投入200多万元创业,本想搭乘“军民融合”快车,没想到却“打了水漂”。而今,他选择了到更适合自己的行业协会工作。

如何看待失败?怎样看待军民融合领域的创业失败?军民融合不是“万金油”,不是“保险箱”,这成为座谈交流中一个共识。大家还为更多创业战友发出忠告:军民融合不是“热得快”,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军民融合不是自我营销,不能用国家战略搞自我包装。

现在博士硕士很多,“海归”也不鲜见,创业太难……谈到这个话题,气氛有些沉闷。军转干部密海峰用一位老将军的话为战友们打气鼓劲:军队是所大学校,你上过的大学他们没法比!

一语警醒“梦中人”,看成败更知本钱何在!本钱就是当兵的经历。“不会因为你当过兵,军民融合就对你格外厚待!”“战场上的猛打猛冲,用到市场上去很可能一败涂地!”王守才、徐桂莲们深刻领悟到:引领式培训看重军旅经历,不能只关注成功,而忽略失败。

战友们创业失败咋办?“我们来兜底!我们来善后!”而今,引领式培训有意识强化“陪伴”功能,围绕企业在军民融合中“军转民”“民参军”实务座谈交流,设定“兜底”路线图,细化“善后”课程表,力争给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提供更多回旋余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