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老兵俱乐部>>老兵英才>>正文

醉心国防,做梦都会笑出声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周琳 蔡晓军 苏高升 特约记者 陈鹏责任编辑:刘倩云2013-11-15 09:56
每年民兵训练期间,柯尊恒都要为人武部官兵和民兵们上一堂国防教育课。
 
每年民兵训练期间,柯尊恒都要为人武部官兵和民兵们上一堂国防教育课。
 
国防教育宣传站已成为古镇的一张“名片”
 
为革命烈士扫墓柯尊恒坚持了30多年
 

51年前,他在保卫西藏牧区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在地方工作的24年里,他把对国防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洒遍秦岭故土;虽已年近古稀,他依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深地影响着身边一代又一代人——

地处陕西秦岭深处的凤凰古镇,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徐向前、李先念、程子华、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挥戈商山、饮马丹江,谱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国庆节前夕,记者驱车前往凤凰古镇,寻访一位痴心国防的老兵,他叫柯尊恒。

位卑未敢忘忧国

现年69岁的柯尊恒,出生在秦岭深山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贫苦生活。解放后,柯尊恒看到精神抖擞的解放军战士,心里萌生了当兵的愿望。1957年冬季,镇上征兵工作开始后,正在上学的他第一个报名应征,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火热的军营生活造就了柯尊恒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军人品质。1959年3月,柯尊恒所在部队改编为骑兵支队,由柴达木翻越昆仑山,挺进青海省玉树“剿匪”。1959年至1962年底,柯尊恒作为骑兵支队的一员,同叛匪在荒无人烟,高寒缺氧的茫茫群山、冰川、草原间周旋、战斗。4年中,他同战友们一起与外界隔绝,同家里少有书信往来,从未走出过昆仑山一步。在无数次战斗中,他的腿部、手臂、腹部、头部曾多次受伤,先后6次受到上级通令嘉奖、立功受奖。

“让人最难过而又最幸运的是,在无数次枪林弹雨中,战友们为保卫牧区冻死、战死、病死的不在少数,而我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现在每当回忆起战友们的音容笑貌,我就不由得要横下决心,牢记军魂,弘扬传统,宣传英烈,把一生献给党的国防教育事业。”柯尊恒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军魂常驻荫后人

 1964年,柯尊恒转业回到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在地方工作的36年间,他离军不离岗,退伍不褪色,始终保持着一名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无论是任区、乡武装部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专门从事人民武装工作,还是从事经济、教育、医学等工作,他都始终如一尚武、爱武、习武,热心国防事业。

1970年,柯尊恒在下梁公社工作期间,就曾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分别为途经柞水的四期拉练部队举办“战备中草药医疗培训”,教战士们学会了许多利用秦岭中草药进行战地救护的知识技能。

1990年,柯尊恒奉调柞水县职业高中任副校长,也把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起带进了学校。他积极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战争思想教育、形势战备教育等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并主动与当地人武部、武警中队联手,军警民共建柞水职校。

从事教育管理工作8年中,柯尊恒始终把国防教育作为每名学生的必修课,让关心国防事业从娃娃抓起,帮助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他们爱军习武、献身国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1994年春季,在陕西省军区首长的关怀下,柞水职中与县人武部联合创办了“国防科武”专业班,当年就为军队输送了优秀新兵21名,受到军地领导高度评价。

发挥余热无止境

1998年,退休后的柯尊恒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劲头更足,精力也更加集中。为了心中的军旗高扬,他毅然选择做一名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继续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