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老兵俱乐部>>老兵英才>>公务员>>正文

军转干部谭东用平凡书写大爱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 宋歆责任编辑:陈爱平2013-11-11 15:44

成都,大邑县,西岭雪山高耸。

诗圣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让这里名动千年。而今,西岭雪山已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滑雪胜地,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在环绕西岭雪山的60余公里盘山公路上,车流如织,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西岭大桥下的一排低矮平房,这里是大邑县交警大队西岭执勤组驻地。平房外墙上有这样一行大字:“心中无群众,不配当民警”。不久前,执勤组里年龄最大的一名交警,用生命践行了这句话。如今,他的警服还整齐地叠放在宿舍里那床洗得已经褪色的军被旁,泛白的肩章隐隐刺痛着人们的追忆。

他的名字叫谭东,警号:016795。

他常常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挂在嘴边,但是每逢紧要时刻,他总是把别人的安危看得更重

1999年,谭东脱下穿了18年的军装,从新疆转业回到大邑,成为一名交警。

2004年,被分配到西岭执勤组后,谭东依然保持着部队上那股风风火火的劲头,干起工作来没日没夜、任劳任怨。连着4个除夕,他都是让爱人带着女儿上山,在执勤点吃年夜饭。在他和队友们的努力下,昔日事故频发的西岭盘山公路,自2004年至今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尽管干工作异常投入,但谭东并非一个不爱惜身体的“工作狂”。如果不下雨,每天早上6点,他都会像是听见了部队的出操号一样,准时起床跑5公里。忙里偷闲时,他也喜欢品茗读书,修身养性。谭东的队友陈治江说:“别看谭哥45岁的人了,身体棒得跟小伙儿一样。不久前,他代表警队参加全县的广播操比赛,拿了第一名。”也许,正是这种身体和精神的强健,让谭东有了透支自己的理由与底气。

2008年12月29日晚9时38分,西岭雪山夜色沉沉,细雨绵绵,寒冷刺骨的山风吹得人瑟瑟发抖。正在值班的谭东接到报警:一辆小轿车翻下西岭镇双河桥头。

接警后,谭东和队友杨杰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发现车内人员被湍急的暗渠水流冲到了下游200米处,正抓着树根苦苦挣扎。因为惊恐和寒冷,加之渠壁陡滑,几乎耗尽体力的落水男子已无法爬上水渠,随时有可能被湍急的水流卷走。而且2米多深的湍急水流,让一些原本尝试下水救援的围观群众心生犹豫。

危急时刻,谭东脱下外套,将救生绳一端往腰间一捆,毫不犹豫地跳入渠中。落水男子祝林被营救上岸送往卫生院。

浑身湿透、脸色冻得发乌的谭东,回屋刚换上警服,又接到出警电话。杨杰心疼地说:“谭哥,你就别去了。”谭东却说:“这么晚,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两人一起处理完事故,又赶往卫生院看望祝林。当他们回到执勤点,已是凌晨1点多。天亮后,谭东主动找到被祝林的失事车辆压坏菜地的村民戴志琼老妈妈家,硬是塞上30元钱作为赔偿。“农民种点菜不容易。”谭东如是说。

从第二天起,谭东陆续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他到卫生院拿了几颗感冒药,对熟识的卫生院院长熊东树说:“今年雪下得早,游人又多,我没时间输液。再说我身体好,扛一扛就过去了。”刚和谭东一起收看过电视剧《李小龙》的熊东树劝道:“千万注意点,你看李小龙,再强的铁汉也有撑不住的时候。”事后,回忆起当时这句成谶“戏言”,熊东树追悔莫及。

2009年1月5日夜,带病坚持工作的谭东在连续处置完5起警情后,因劳累过度突发病毒性心肌炎,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他甚至来不及给自己深爱的家人留下只言片语。

在如雨的泪水中,谭东的妻子汤静说:“我老公常常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挂在嘴边,但是每逢紧要时刻,他总是把别人的安危看得更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