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郑渊洁如愿以偿地来到空军航空兵服兵役,7月,从教导队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南昌向塘机场某机务大队二中队当军械员,维护歼击6型飞机。当时负责带郑渊洁实习的军械师姓舒,湖北人,小个子。那时才刚满16岁的郑渊洁凭着对飞机的喜爱和一股子拼劲,在工作中表现很出色。舒军械师很欣赏这个有灵气的孩子,时不时给他开个“小灶”,手把手的指导。
机场旁有一条长长的铁路,铁路尽头是一座小车站,车站被机窝环抱。说是车站,其实只有一座小房子和一条短得不能再短的站台。一天,郑渊洁一边擦炮弹一边好奇地问舒军械师:“怎么看不见火车来?”舒军械师神秘地说:“这是专用车站。”郑渊洁穷追不舍“谁的专用车站?”舒军械师小声回答道:“毛主席的。”郑渊洁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机窝旁边的这个不起眼的小车站竟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专用火车站。
1971年9月1日深夜2点钟,熟睡中的郑渊洁被尖厉的哨声惊醒,他听见中队长扯着嗓子在走廊里喊:“一级战备!5分钟后上车!”
郑渊洁慌忙穿上工作服,跟着舒军械师上了卡车。当他们到达机窝时,舒军械师压低声音告诉他:“是毛主席要来了!”
郑渊洁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夜色中,小车站一反往日的清静,四周都是人影。
郑渊洁心里纳闷:“毛主席在自己的国家行走还要一级战备?”没等他回过神来,舒军械师就给他指派了任务:“快干活吧,你负责15号飞机。”后来他才知道,1971年9月,据说林彪准备在毛泽东视察南方时发动政变,而毛泽东察觉了林彪的意图,加强了戒备。
郑渊洁的15号飞机被牵引到起飞线上,在路过停机坪时,他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大型运输机安-12,很是气派。安-12下边是荷枪实弹的陆军,老兵告诉他,那是8341部队,8341部队当时是中央警卫团的番号。
当飞机停放好后,郑渊洁开始了检查工作。第一次经历这样情况的他,异常的兴奋,眼神总是不自觉地往安-12上瞟。炮弹弹链装进了机关炮,充弹按钮后炮弹绝对不会被卡壳,郑渊洁又开始检查小照相枪。这部安装在座舱里的瞄准具上方、被称为小照相枪的东西,说是照相枪,其实不是枪,只是照相机。它们的任务是在飞行员按下射击按钮时,拍摄射击效果。郑渊洁通过给照相枪通电的方法检查其工作是否正常,但是通电检查时不能将胶卷装进去,如果将胶卷装进去就等于曝光了。但是又兴奋又紧张的他在给照相枪通电检查之前,就将胶卷盒装进了照相枪。当郑渊洁按下驾驶杆上的射击按钮后,发现照相枪工作的声音异常后,仍然执迷不悟,反复听照相枪工作的声音。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脑袋轰的一声,颤抖着手打开照相枪,拿出已经快照完了的胶卷盒。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从座舱里爬出来的,我的两腿发软。我找到在另一架飞机上的舒军械师,将“噩耗”告诉他。舒军械师一听就急了。舒军械师向中队长汇报,中队长大骂他混蛋,说你怎么能让郑渊洁这么个新兵在一级战备时单独给照相枪通电?中队长限我们10分钟内找到胶卷。”郑渊洁回忆道。
舒军械师并没有过多责备郑渊洁,他找了一辆中吉普,带着郑渊洁去机场照相室找胶卷。照相室竟然没人。他绝望了,舒军械师也急得满头大汗。郑渊洁忽然灵机一动,对舒军械师说:“咱们中队不是有一架准备定期检修的飞机吗?咱们把那架飞机上的胶卷拿下来!”舒军械师瞪了他一眼:“快去拿!郑渊洁拼命往机窝跑,路过安-12时,8341的人直看他。当他气喘吁吁地将胶卷拿到15号飞机上时,飞行员已经坐进座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