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翰文 王垣镔
漫画:杨智超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你跟她说开心的事情
他就说些风凉话
跟她表达焦虑
他情绪波动得比你还厉害
跟她说些有趣的事情
他忙不迭打断你说她自己的事
跟她吐槽学习压力大
他说是因为去了大学心玩野了
于是我选择什么都不说了
然后她说我冷暴力……
但是这个人你无法回避
也无法拒绝
因为她是你妈,你爸
刚回到家我们属于“国宝级”的

而现在......

平时学员都在学校
一年到头和家人见不了几面
这种感觉可能不是特别强烈
但是现在适逢假期
恐怕你的这种“羁绊感”会特别强烈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
许多小伙伴表示
和父母在一起这么久
父母看我越来越不顺眼
总是不经意间会发生矛盾
然后感慨一声
“我和我爸妈相看两不厌的时候只有两天
——我回家的那天和我回学校的那天”
1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你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在外能独挡一面
但是只要进了家门
你会瞬间回到原来的角色里
小杨和她母亲就是这样
几个月前
小杨刚刚带完新训
在学校
她是队干部的好帮手
是学妹心中的好班长
可是回到家
杨妈无论多忙
一定都会问一句
“小杨,你今天背英语了么?”
像极了当年小学时的模样。

而小杨也会继续扮演熊孩子
当杨妈“絮絮叨叨”的时候
她就极其熟练地使用小时候常用的态度对他
这个假期
虽然没有出门
但是小杨像在军校时一样
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几点起床,几点学习,几点锻炼
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妈妈有时想找她聊天
都找不到机会
一天母亲在吃饭时候突然说道
“本来还打算你放假回来带你去逛商场买新衣服
给你做好吃的,带你出去玩
结果这些事你都能自己做了
孩子长大了,不需要我们了”
话音中难掩失落

从那天起
杨妈再也没催过她背英语
“当我像一个青春期少女愤怒地反抗父母时,
彼此都被折磨得绝望
但当我们像两个成年人一样互相体谅的时候
才真正理解对方”
2
朋友小王听了这个故事后却说
其实
你要理解亲人跟你说话背后的动机
他说
“每次我回家都要和我爸吵
其实我也不想和他吵架
但问题是
他总是引出不开心的话题
简直就是找茬”
比如小王喜欢带耳机
不论是听音乐还是打电话
用耳机也不会打扰别人
但每次过年回家
都会因为这个事儿起冲突
王爸总说他天天就知道戴个耳机
耳朵迟早被弄坏了
前几天
又因为这事跟王爸吵了起来
他气不过,就跟母亲吐槽
母亲说了一句话
一下让他豁然开朗
你说你爸不跟你说耳机的事儿
他能和你说啥?
原来
王爸总是和他吵架
只是为了和他能多说几句话而已

如果连这个话题都没有了
那他们父子能聊啥?
他一下就心酸起来
于是后来
他还是天天戴个耳机
但是只戴一只,父亲照例说他
他就听着,一声不吭
等父亲情绪过去了
他们就聊别的
等父亲情绪好了
他似乎无意似的说起军校的习惯
开外音并不是种礼貌的习惯
说多了父亲也就明白了,他戴耳机
是因为工作需要个人空间,然后呢?
困扰多年的“耳机冲突”居然就“霍然而愈”
再后来,他又发现
父亲看新闻时,话是最多的
于是他就一边陪父亲看新闻,一边唠嗑
小王发现
原来他和父亲是可以“和平相处”的

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这个假期你是否被迫接受
来自妈妈的360°无死角投喂?
在家的日子
妈妈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的
吃少了会不高兴
可是这样的生活
让阿轩很想逃离
他大三了
年后就要面临体能联考
原本他的体能就不算特别拔尖
靠着在校期间的每日刻苦训练
才能达到及格线上
如今因为疫情在家
尽管还是坚持健身
但运动量却远远跟不上需求
在家每顿油水极为丰富的饭菜
不止让阿轩的体重不断增长
也让他的肠胃受到了刺激
但是只要儿子发出抗议
阿轩妈就搬出万能抵挡金句:
我是你妈啊,我是为你好啊

后来阿轩“被迫”自己去做饭
美名其曰跟妈妈说“继承妈妈的手艺”
他控制了菜的油水
注重荤素搭档,还加上了粗粮
在沟通中
阿轩让妈妈知道了体能对于军校生的重要性
这才让母亲更加注重食物的健康搭配
而不是一味地吃多才算爱
于是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
阿轩说,多年以后
我们年岁渐长,才慢慢读懂
父母那让人感到负担的爱
只是想着能陪着孩子
再多走一段路
3

小刘的妈妈是一个教师
从小到大对他一直是各种“谆谆教导”
线上授课开始的时候
刘妈也开始使用软件给线下的同学们进行授课
没有被数学题难倒的母亲
却让直播软件伤了脑筋
于是小刘就当起了母亲的“技术顾问”
一步一步教着母亲怎么使用直播软件
一遍、两遍、三遍······
小刘终于忍不住了
“哎呀,都教了你这么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啊!”
他妈却说
“小时候我辅导你做数学题
你可没有我现在这么聪明”
小刘心头一颤
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终于明白父母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也许是他们已经无法辅导我的功课
还不肯承认自己也不懂的时候
也许是突然发现记忆里高大的他们
贴春联时候需要站在板凳上的时候
也许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候
我们终于长大,父母逐渐老去
小刘说
他在红安拉练的时候
可以背着60斤的背囊日行百里
可是他没有为家里扛过一袋米

面对父亲的唠叨
小李表示:
“我常年在外
一年也只有一次能回家的机会
这段时间,父亲怎么说我
我都听着,过完了这段时间
我就是部队的了”
当我们真得理解了父母的焦虑
才能真正懂得
我们该怎样抚慰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没有谁的爱能够超过父母
对你爱的人,要好好的互相理解
更多的表达,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沟通时光

如流水,静默无声。
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两个人
会早于我们走下人生的列车
不要让那些遗憾
永远停留在我们往后的生命里
毕竟
那些白过的眼、吵过的架、相互撂下的狠话
最后都会烟消云散
留在记忆中的
只有骑过的爸爸的肩头
喝过的妈妈熬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