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极寒,给装甲装备作战运用带来啥情况?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吴继宏、赵海龙、李昕阳责任编辑:张思远
2018-12-29 16:34

冰与火的碰撞,练细练实每一要素

“各编组注意,训练开始!”临近午时,贾俊华教员一声令下,拉开了要素合成训练的大幕。

“1号方位物右侧200米发现掩体内装甲车1辆,完毕!”车队行进至集结地域,侦察组组长马永峰指挥侦察小组前出,对“敌”前沿及作战地区地形情况进行补充侦察,及时上报敌情信息。

演练一路,意想不到的敌情接踵而至,参演官兵在快速处置的同时,随时应对装备在极寒条件下出现的各种情况。

“遭‘敌’火力打击,车辆受损……”装甲抢救车迅速前出,使用钢缆将“战损”坦克牵引至后方安全位置进行现地抢修。

姜峰教授说:“我们在前期训练的时候发现,坦克抢救车绞盘在低温条件下运转速度比较慢,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

“不怕装备‘趴窝’,就怕部队‘趴窝’。”姚毅教授的一席话令人深思,极寒战场上装备故障纵然可怕,但若是部队没有一套突发事件的处置方式,不能正确排除故障,那才是真的“趴了窝”。

“我们在排除故障的同时,探索极寒地区装备训练的组织实施方法,梳理总结极寒地区装甲装备作战运用易发生问题,倒逼教学改革。”协调此次训练的胡洪涛参谋介绍,两周时间发现解决了装甲装备在极寒条件下指挥控制、组网通信、协调配合等方面问题,下一步要梳理总结训练成果,及时融入日常教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