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士舰长到军校教员,感受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员范进发的心路历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范江怀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9-07 12:34

从博士舰长到军校教员

——感受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员范进发的心路历程

■本报记者 范江怀

西山脚下。国防大学。

在联合作战指挥教研室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坐着一位身材并不伟岸的教员,他的名字叫范进发。

范进发背后一排密密麻麻装满书籍的书柜,似一名资深军人胸前的资历牌,记录着主人在书海讲台上搏击与耕耘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

其实,在范进发身上,有一圈常人并不知晓的“耀眼光环”:我军首位博士舰长,曾先后在我军最先进的5种型号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上担任舰长,是全训合格护卫舰、驱逐舰舰长,先后率舰出访多国并多次参加我军重大演习,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被原四总部评为首届“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只是,这些“耀眼光环”早已埋没在浩繁书卷之中,在他的办公室中找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痕迹。

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走进了范教员的办公室,也走进了一名普通军校教员的内心世界。

理论所提供的典型是给军人反思用的,它不是要求军人盲目模仿,而是要他们领会精神,从中吸取灵感。理论如果有失误,那是因为理论家往往没有实战经验。

——福 熙  

范进发毫不掩饰他对法国元帅福熙这句箴言的喜爱,并在他所著的《作战决策概论》一书中作了重点阐述。

他对这句箴言的喜爱并非是“一见钟情”,而是在军事实践中的切身体会。

1998年8月,国防大学博士毕业后,范进发来到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开始了一名海军指挥官的生涯。

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本科毕业,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合同战术专业完成硕士学业,再到国防大学作战指挥专业写就博士论文,范进发走的是一条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升级之路。放下书本之后,他主动要求到海军一线作战部队工作,到深蓝大海中接受实战风浪的洗礼和考验。

十年磨一剑,剑成展锋芒。从一名莘莘学子到全训合格驱逐舰舰长,范进发为这个“华丽的转身”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然而,正当他在深蓝大海干得风头正劲的时候,没想到命运的小船突然又拐了一个弯:重新回到国防大学。

如果说到一线作战部队工作是一次“主动”选择,这一次则完全是“被动”的。时任某驱逐舰支队教练舰舰长兼副参谋长的范进发,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抽调到国防大学。

从热火朝天的一线部队,来到宁静的校园当教员,一如当年从军校到部队工作,开始时的范进发觉得自己很“不适应”,同时也因这次并非是自己“主动”的选择,而由“不适应”生出了几分“不情愿”。

“不适应”不完全是因为一名军校教员要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不情愿”也并非来源于要正确对待职务上与同期部队干部拉开的差距,而是生活工作状态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驱逐舰的驾驶室,面对的是星辰大海,在大洋深处与战机和潜艇进行的是实兵对抗;在三尺讲台,只能在地图上“排兵布阵”,在黑板和书本上“纸上谈兵”……

苦恼的范进发,提笔给当时的海军首长写信,申请重新回到一线部队。提笔之前,范进发内心深处其实是矛盾的。作为一名长期在军事斗争准备一线工作的部队指挥员,他深知“军官的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而军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源头与根本。只是出于对一线部队带兵打仗工作的热爱,他才尝试着提出申请;但如果上级仍然坚持原来的决定,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定坚决服从命令,在教员岗位上干出点‘响声’来。”

果不其然,海军首长给他回话了:你是作为海军优秀的教练舰舰长推荐给国防大学的。国防大学要培养出懂实战会打仗的指挥员,迫切需要具有一线带兵经验、经过重大演训任务磨炼的教员。

这封回信字数不长,但每一个字都像铆钉一样,把范进发牢牢地“铆”在了国防大学教员这一新的岗位上。

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在这种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

——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范进发案头的常备之书。他说,有着“西方兵圣”之称的克劳塞维茨一生当过俘虏,更打过胜仗,他的军事理论与他的实战经历密不可分。

“在黑暗中发现微光的能力和敢于跟随这线微光前进的勇气,是一名军事指挥员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从实战到理论、再从理论上反向作用于实战,走上三尺讲台之后的范进发,实实在在找到了当一名军校教员的快乐。正是有了在一线部队十多年的带兵经验,范进发很快赢得了广大学员的喜爱与认可。在给来自部队一线的指挥员授课时,范进发很容易和他们找到共同语言;在与博士生和研究生上课时,大家觉得他的讲课很接地气。范进发在课堂上传授来自一线部队的小口诀、顺口溜儿,常常大受学员欢迎。

一名有着一线带兵经验的“博士舰长”,要想完成第二次“华丽的转身”,成为一名合格的军校教员,其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由于在一线水面舰艇部队任舰长时间比较长,让他对教学中学术规范的严谨度要求认识有些不足。一次在与大家讨论演习的想定构设时,是用“战略指导”还是用“战略指挥”比较好,范进发就认为纠缠这个意义不大。

下课后,仔细思考一番,范进发发现这样很不妥。平时只求过得去,马虎一下不是大问题,到真正打仗的时候很可能就“过不去”,要吃败仗。要给学员传授打仗的知识,还要传授给学员严谨过硬的作风。

2016年的春天,习主席视察国防大学。习主席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引导教员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苦练内功,多出一些懂打仗的名师,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这一重要论述,在范进发的心底掀起了阵阵涟漪。

还在当学生时,范进发就通读了中外古今许多战例,写下了很多心得体会。夜深人静之时,范进发打开自己的博士论文,再一次重温自己曾经写下的段落:没有实战经验的理论家,常常会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如果一名军校教员没有一线带兵经验,又如何能教出会打仗的指挥员?作为一名联合作战学院的教员来说,要教给学员作战指挥的知识,更要传授给他们带兵打仗的能力。

记忆这东西,一声炮响即自行消失。不要依赖计划或者任何除本身外别无其他价值的表格,应当以熟练的判断力奔赴战场。

——拿破仑  

“一个指挥员的判断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近8年的教学实践,令范进发对教员这份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

虽然没了在一线部队“冲锋陷阵”的轰轰烈烈,校园的宁静使范进发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教学领域,大家常说的一句箴言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对于这句话,范进发也有自己的理解:知识似水,如果给了学生解不了“渴”,再多也没用。他还说: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解惑”的最高境界是“解渴”。

8载为师,倾心以待,倾囊相授,范进发努力践行着一名“师者”从“解惑”到“解渴”的承诺——

论教学成果,范进发先后给高级领率机关班、联合作战超前参谋培训班、联合作战教员班,上过“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工作”“联合作战实施阶段的指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决策研究”等理论大课,给博士生、硕士生上过“海军作战指挥研究”“联合指挥机构建设”“平时司令部工作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军队指挥理论概述”等十余门大课,受到学员和研究生的普遍好评。

数科研成果,范进发也有不少建树。《海军远海训练检验四大能力初探》《我国转向陆海并重海域战略纵深研究》等多篇学术文章在一些核心期刊上发表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转载,点击量超过百万。所著《作战决策概论》一书,还获得2012年度国防大学科研成果奖。

范进发在课堂上常引用拿破仑的一句话:“不要依赖计划或者任何除本身外别无其他价值的表格,应当以熟练的判断力奔赴战场。”他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让指挥员背着“表格”去打仗,知识的魅力在于运用,在于能转化成部队战斗力;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军校教员最重要的教学成果,才是可以引以为豪的“奖章”。

最令范进发欣慰的,是自己传授的知识能被学员们很好地接受,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运用。他潜心研究多年并结合自己在一线部队指挥训练经验写就的《作战决策概论》,很多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员后,被他们带回部队,并很好地运用到演训中。

至今,常常还有回到部队的指挥员们通过各种方式,与他探讨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决策理论在实兵对抗和联合演习中的运用。其中还有一些部队的指挥员因为体制编制调整,在职责、权力、决策等方面遇到许多困惑,或是在联合演习指挥实兵对抗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只要联系到范进发,他都毫不吝啬地给予最大的帮助。他觉得,能给部队一线的指挥员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就是对国防和军队改革最大的支持。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