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用17年时间,对高寒严酷环境下营房采暖、蓄热材料技术和工程应用做了持续攻关,在高原高寒地区营房节能、复杂气候环境下密闭空间蓄热控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日前,在最近公布的2017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牵头完成的“渝新欧保温集装箱独立蓄热控温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提到渝新欧铁路,人们并不陌生。渝新欧铁路,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渝新欧开通初期曾因沿线部分地区冬季极端严寒,及电子产品出口等限制无法实现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一直期盼的常态化运营。直到一项由陆军勤务学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研制的“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的创新科技成果的成功应用,才首次让中欧铁路班列看到了常态化运行的曙光。
“国内外未见利用相变储能材料在严寒环境下不依赖外部人工能源,远距离、长时间、较大温差、多变气候区域的集装箱技术及产品。”项目负责人,该院国家救灾应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邓安仲研究员介绍,从2000年起,课题组开始从事高原高寒地区营房采暖节能等相关项目的科技攻关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
据了解,当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高原高寒温度环境控制技术大部分是面向军队特殊环境和使用要求,民用领域对这些难题往往缺乏研究,同时很多资料也难以从国外获取。”课题组在参考资料缺乏情况下,一点一滴摸索,扎扎实实研究,“刚开始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满足,我们就结合西藏地区部队营房建设,从海拔3500米到5000米海拔,做实验、搞研究,经过了很多次的失败。”
付出总有回报,经过17年的探索与研发,课题组陆续完成了高原高寒地域电热采暖技术、高原营房太阳能相变蓄热节能技术、高原地区轻钢营房建造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解决此类特殊环境问题的丰富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特殊问题逐渐转化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常见问题。正是这些解决特殊问题所积累下的经验使课题组在渝新欧铁路的蓄热控温集装箱项目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解决了恶劣工况下下独立控温难题,实现了无动力输出条件下,利用自然温差进行相变材料蓄热控温,满足铁路集装箱跨地域、长时间、大温差运输对内部环境温度的控制需求,打通了中欧铁路物流的关键一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

渝新欧保温集装箱原理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