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我们怎么做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杜羽责任编辑:薛妍
2018-08-06 10:21

2、读什么 呼唤中国元素

翻开各种亲子阅读推荐书目,图画书是绝对的主角,其中引进的图画书又占了绝大多数:《大卫,不可以》《胆小鬼威利》《不一样的卡梅拉》……面对众多引进版的图画书,一些小朋友难免疑惑:“为什么图画书里的小朋友、小动物都有一个外国名字?”

起步于2000年前后的中国图画书,历经近20年的发展,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但能称之为经典的图画书尚不多见。在引进世界各地经典图画书的同时,用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创作、出版更多反映中国人的生活场景、思想情感的童书,既是家长的呼声,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和出版人的共识。

“过去,我们用连环画讲述《岳飞传》《武松打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些传统故事,陪伴了几代人成长,但现在这种形式日渐式微了。是中国传统的故事不再受欢迎了吗?显然不是。”活字文化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汪家明发现,在国外图画书大行其道的当下,当他走进幼儿园给小朋友讲牛郎织女故事的时候,孩子们依然很感兴趣,还会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问题。“现在的孩子远比我们当年见多识广,但中国传统的经典故事一样能吸引他们。这些经典故事是民族文化记忆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用更加现代的方式讲述这些具有中国元素的故事。”汪家明说。

最近,汪家明参与策划了一套名为《中国绘本》的儿童读物。这套书用适合儿童的文字改写了《白蛇传》《牛郎织女》《李逵闹东京》《少年将军岳云》等传统故事,并且将从前习惯用黑白连环画表现的小册子变为大开本的彩色绘本,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故事在当代获得新生。在此之前,于虹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熊亮的《武松打虎》等图画书都在进行着类似的尝试。

与此同时,各阅读推广机构也在积极推动着原创图画书的创作与阅读。国家图书馆少儿馆近年编制了《原创100——中国原创图画书核心书目》,这个书目经过广泛征集、严格筛选和专业评审,将优秀的中国原创图画书向社会各界进行推介。两年评选一次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则旨在通过对优秀中文图画书作者、插画家和出版机构进行表彰,促进儿童阅读特别是亲子共读。

3、怎么读 走出家庭,走出误区

孩子们在扬州钟书阁书店内阅读。孟德龙摄/光明图片

不久前,在苏州图书馆相城分馆的“悦读妈妈”读书会上,还没开始读书,每位小朋友和他的家长就先领到了一把剪刀和一张彩纸。

原来,这天要读的图画书是《爷爷一定有办法》。故事中的爷爷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把旧毯子变成外套,把旧外套变成背心,把旧背心变成领带,又把旧领带变成手帕。在“悦读妈妈”的带领下,故事情节不断推进,孩子和家长共同发挥想象力,一次次剪裁手中的彩纸,体验变废为宝的欣喜。

“‘悦读妈妈’是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主要是图书馆馆员、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他们通过专业培训后,被就近分配到苏州图书馆各分馆、社区、书城等阅读场所为孩子们读书。”苏州图书馆馆长助理费巍介绍,“悦读妈妈”不仅能为小朋友们带去好听有趣的故事、儿歌、童谣,也承担了给家长普及亲子阅读知识的责任。

在很多专家看来,亲子阅读固然是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但活动的范围不一定局限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走出家门,参与各种形式的亲子读书会,通过集体活动丰富对亲子阅读的认识。

“就像别人家的玩具永远更具吸引力一样,在亲子读书会上,别人分享的书更容易激发宝宝对书的兴趣。”儿童阅读推广人臧成娟提出,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集体阅读的氛围以及角色扮演、做手工、做游戏等延伸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其中。

“阅读不等于认字。”在与一些家长的接触中,邓咏秋发现,当前的亲子阅读存在形形色色的误区,家长应该通过相互交流以及向专业人士学习,加深对亲子阅读的认识。

“相当一部分家长觉得,亲子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知识,于是把亲子阅读变成了学算术、学认字、背唐诗、背英语单词,这其实是把孩子过早带入了应试教育模式。”邓咏秋认为,亲子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获得美妙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是认识文字或者学习知识,“通过阅读,孩子能打开心灵的窗户,跟随作者神游他从未去过的地方,感受他未经历过的时代,塑造人格、锻炼思维,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亲子阅读要尊重孩子的发育特点,首先要帮助他们观察、认识图画书,等到孩子将来对文字、知识感兴趣了,想主动学习了,家长那时候再教他们也不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