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牺牲在战场,她却拒绝政府救助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薛妍
2018-03-13 15:47

大个子本名刘建国,身高1.9米,在全连最高。大个子没念过多少书,但对机械很有天赋,入伍不到一年,就把汽车、枪械、拆雷“玩”得烂熟。

那是1979年2月。上战场前,大家都给家里写了“最后一封信”,唯独大个子没写。他说,他命大不会有事,而且他们那个地方,信也不方便递送。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经过一天一夜的拉锯战,敌人终于被打退。我们准备乘胜追击时,却被敌人设下的一片雷区挡住去路。以大个子为首的排雷兵冲了上去,迅速扫除了“拦路虎”。就在他们以为完成排雷任务准备返回时,一名战士发现一根裸露在外的被复线,因为以前地雷绊发线都由细铁丝或绳索制成,毫无提防之心的他伸手就去拉。大个子见状,三步并作两步把他推了出去。踉踉跄跄的战士躲过一劫,大个子却永远倒在那片土地上……

“到了,前面那座山上就是大个子的家。”马大炮的大嗓门打断了我的回忆。半山腰上住着几户人家,车没法开上去,我们一路走上山。

秋天的太阳将山野装扮得五彩缤纷。爬上半山坡,老远就看见大个子的母亲和他的哥哥在场院里打豆子。雪白的头发整齐地在脑后挽成一个髻,穿着一件洗得有点发白的斜襟蓝布褂子——虽然已经80多岁的人了,但大娘看起来干净利落。

“大娘,您还认得我吗?”冲在前面的马大炮喊道。

大娘端详片刻,绽开笑容:“认得认得,你是我儿子的战友,姓马。”

“这两位也是建国的战友,他们特意和我一块来看您。”马大炮指着身后的我们介绍。

大娘让我们进屋,又是倒水又是拿吃的。坐在一张长条板凳上,我看到,两间泥巴墙的屋子十分简陋,但收拾得异常整洁。

我问大娘现在生活得怎样,她爽朗地笑着说,过得很好,每年地里打的粮食,吃不完就卖掉一部分,家里的存粮够吃两年。自己每月有70元的老龄补贴,有个头疼脑热的去村里的诊所看病,还能报销一半。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身子骨还很硬朗,照常上山收种庄稼。

马大炮问道,上次不是交代当地工作人员给您办低保吗?他们没办?

大娘说,乡里的人来了,她拒绝了。家里有吃不完的粮,有母羊产奶和母鸡下蛋挣的钱,不需要政府救济,政府应该帮助比她更贫困的人。

马大炮告诉我们,当年大个子牺牲后,本来按政策每月大娘家有一定的抚恤金,但大娘坚决不要。后来大娘年龄大了,政府想把她和大个子的哥哥一块送到光荣院里去,大娘也坚持不去。

大橙子问:“大娘,这些都是您应得的,为什么不接受?”

大娘平淡地说:“不用。建国是为国家牺牲的,那是他的骄傲,我们不能靠他的光荣吃饭。咱有胳膊有腿,能自食其力。”

马大炮对我们说:“你们还不知道吧?大娘十多岁就参加了儿童团,后来嫁给一位解放军战士,就是大个子的父亲。他们本来生活在新疆,后来,大个子的父亲在执行公务中牺牲,大娘就带着两个儿子回到老家,为大个子的爷爷奶奶养老送终……”

那一天,我们在大个子家坐了很久,吃了大娘给我们做的面条。临走时,我们想给大娘留点钱,她还是死活不收。

要走了,大娘将我们送出很远,就像送自己的儿子。下到坡底,回头望去,她还站在村头,一头银发,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发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