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王泽山,用60年创造火炸药传奇

来源:环球军事杂志作者:燕京责任编辑:薛妍
2018-01-10 10:13

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走上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这已经是他第4次摘得国家科技大奖的桂冠,他先后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等多项世界性难题,把我国火炸药领域的整体实力提升至世界前列。

60余年与火炸药相伴相随

王泽山生于1935年10月,那时家乡东北被日军占领,经历过战乱和苦难,他从小就将“强国方能御侮、强国先强军”的道理铭记于心。

与火炸药结缘时,他19岁。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青年,怀揣强军强国梦,考入被称作共和国军事科技的黄埔军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选择了火炸药这个在当时很“冷门”的专业。“大家不去考虑这些比较边角的专业,但我想既然是设立的重要专业,国家需要的,就要有人去做。”王泽山说。也就是从这时起,他与火炸药开始了60余年相依相伴,许下了“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承诺。

1985~1990年,他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为消除废弃含能材料公害提供了技术条件。也因此荣获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90年~1995年,他通过研究发射药燃烧的补偿理论,发明了低温感含能材料,并解决了长贮稳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因此获得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0年后,他又再次发明了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解决了国际军械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并建立和发展了相关理论体系。该技术获2015年国防技术发明奖特等奖,2016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他是个不知疲倦的“80后”

王泽山今年82岁,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80后”。他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他曾是学校里最先接触计算机的人,如今80多岁了,他能够自己录音摄像、剪辑视频、制作ppt,他平时经常用微信和他的团队成员交流,出差时订机票、预订宾馆、约车,都是自己在网上操作完成。

他身边的人都说他“好像永远不知疲倦”。平时,他会在晚上九点半左右休息,然后凌晨两三点起来工作。“白天的事情太多,凌晨特别安静,适合思考问题。”王泽山说,他通常工作到上午9点到办公室,和各种人商量事情。中午随便吃点饭,稍微休息一下,然后起来继续工作。

在条件异常艰苦的试验场上,他和团队里的年轻人同吃同睡,再寒冷的冬天,也会有他的身影,一年之中,几乎一半的时间在试验场地。

获奖让心胸变得更富有

火炮曾被称为“战争之神”。世界各个军事强国都争相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高性能火炮的研发。王泽山一生追求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火炸药的含能性能,为中国的“战争之神”傲立世界插上技术的坚强翅膀。

经过60多年的奋斗,他和他的团队为提升我国火炸药整体实力、为我国武器装备、火炸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说:“我是一名教授,一生中能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我能少为各种得失所左右,所以我能为国家做一些贡献。在这情况下,我很满足。我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我也感到我的心胸更富有,更宽阔,更幸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