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校集结号>>公开课>>正文

刘庭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思想核心力量

来源:国防部官方网站责任编辑:刘倩云2011-05-17 16:36

文字实录

刘庭华:各位网友,上午好!今天和大家主要交流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思想核心力量。

我们知道,今天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我们党90年来从小到大,走了一条很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由在野党成为执政党,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成立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团结抗战的思想核心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成立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思想核心力量,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了主导作用,是全民族抗战的思想核心。

大家知道,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在8年抗战中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主席曾经硕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因为九一八事变前后,当时我们国家的情况是国共两党还在打内战,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仍然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内战方针,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但是对打内战,调动了大部的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非常的卖力。在这个关键的情况下,能不能团结国内的各个民族、各个阶级、各个党派、各个阶层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这是能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问题。

当时国家还没有完全的统一,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为在野党的中国共产党,首先能够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代表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在自己遭到国民党蒋介石军队频繁围剿的时候,最早提出了要武装抗日的主张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

例如,在九一八事变以后的第三天,就是1931年的9月20日,当时的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宣言。这个宣言就分析了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它的原因是什么?揭露了日本以首先占领中国东北作为突破口,前面要称霸全中国,最后准备称霸亚洲。同时也批评揭露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当时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当时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发表声明,对日本侵略东北要采取“和平镇静地忍耐外交”,就是要求国民不要进行抗日,要采取“和平镇静的忍耐外交”,希望国民来解决问题,实际上这是很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的一种妥协的不抵抗政策的错误。

正是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错误指导下,东北三省就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全部丢了,当时张学良的部队20多万全部由关外退到关内来了,日本关东军的第十团两万多人轻而易举地就把东北三省占领了,遭到了全国人民非常愤怒的谴责。

我们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要武装抗日的思想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了1933年1月17日,当时的党中央再次发表宣言,提出了在三个条件下与国民党制定了共同抗日的协定。哪三个条件呢?就是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红军;第二,给民众的民主权利;第三,武装工农。你只要答应我这三个条件,那我们共产党准备和国民党的任何部队订了共抗日的宣言。

这个时候,国民党的部队大量地、主要的还是江西的赣南闽西地区围剿革命红军,他们对抗日不感兴趣,对打共产党、红军非常的卖力。

到了1935年8月1日,红军还在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很有名的“八一宣言”,这个时候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和红军与中国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些政府军政机关谈判,共同筹备组建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各个党派对构建现在,如果有不同的政见和意见,都应该保持“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这句话就是说两兄弟之间,争讨斗争,你只能是关上门在墙之内,但是对外的话,外地的侵略我们要进行抵抗。应该首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八一宣言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很有名的一个宣言,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比1933年1月17日的宣言更进一步了。

这个主张提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利的推动的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兴起。一个最著名的标志就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我们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已经开始形成了群众自觉的行动,就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们党提出这个主张,得到了广大的全国各阶层人民的赞同,包括一些其他的民族党派都很赞同。只有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军队还在顽固坚持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内战政策,他认为不消灭共产党、不消灭红军就没有办法对外抗日。他把阶级矛盾看成高于民族矛盾。

到了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有名的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也使我们党从理论上、政治上正式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当时我们党提出了,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会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我们党这个思想很明确。 虽然共产党在内战期间遭到国民党的大肆屠杀、围剿,但是我们党能够不计前嫌,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动最早地提出了和国民党建立抗战的协定,一致抗日。

以往发表宣言,希望推动国民党政府转变政策。八一宣言发表以后,我们党的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对国民党军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1936年2月,当时在西北地区进行剿共的有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他们与我们党达成了停战协议,双方不打内战了。到1936年9月1日,中央又发出了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原来我们提抗日还是要反蒋,到了1936年9月1日之后,政治做了调整,就是由抗日反蒋变为逼蒋抗日,就是逼蒋介石走向抗日的道路。明确提出了一方面要继续揭露国民党蒋介石的退让妥协的政策言行;另一方面要向国民党提议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两党或两军定的抗日协定。 共产党的主张,包括国民党在内的爱国人士、广大人民的称赞。

正因为由于我们共产党能够站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把自己党派的利益放在了民族利益之后,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赞同,也得到了国民党许多爱国将领、军队的赞同。像张学良部队、杨虎城部队就是最明显的表现,在西北跟红军订立了停战的协议,所以到了1936年12月12日,该爆发了很有名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也是张学良、杨虎城扣了蒋介石,因为他们把东北丢了,背负了卖国的骂名,遭到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国学生的骂名,所以他想自己也有爱国之心,所以真正的原因,就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希望以兵谏的形势逼迫蒋介石接受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当时把蒋介石抓起来,当时我们共产党在如何处理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曾经有过短暂的政策变化。曾经有人提出应该大快人心地杀了蒋介石,就不会有10年内战了,国民党蒋介石屠杀了多少的共产党和革命的人士。但是我们党从大局出发,因为蒋介石毕竟是国民党的总参,就是我们说的一把手,他是在军阀里的统治,他还要号召力量,如果真的把蒋介石杀掉了,很可能会引起当时国内的军阀混战,对团结抗日没有好处,所以我们党很快就做出了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当时张学良、杨虎城,因为这个事是一个大事,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也感到很紧张,抓了蒋介石以后,就很快发了电邀请中共派人到西安来谈判。这时我们党派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到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等六项条件。西安事变的处理,我们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发生,应该是共产党倡导和身体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的结果,它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转变了中国的时局。应该说西安事变是一个枢纽,就是由内战转为和平,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和平的?方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