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之后也是这样的,面对国民党的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在军事上积极防御,政治上坚决进步的方式。军事上的积极防御,就是防范国民党在皖南事变之后对中国共产党的新的进攻,还是还有不把国共的军事冲突扩大的越来越明确。而政治上的坚决反攻,就是揭露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破坏合作抗日的罪行,争取国内和国际各种力量对国民党的这种倒行逆施,损害抗日大局的行动给予批判和谴责,争取运动支持,支持民主的支持,支持国内外赞同抗日,赞同反对日本侵略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在政治上,鼓励国民党的顽固派。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在皖南事变后采取的这个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而迫使蒋介石在皖南事变后不久就宣布,以后不在出现剿共事件,从而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这仍然是又联又斗争方针的贯彻执行,这是很成功的。
所以纵观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应对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反共计谋,既维持了国共合作,维持了统一战线,又防范了他的破坏和进攻,取得了成功。这是在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以后,蒋介石名密谋要反共,全国内站,要消灭共产党。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粉碎国民党禁锢政治方针、军事方针。在政治方针中间,显著地提出了要建立广大的人民民主的统一战线,把整个国内的各阶层的目标和工作作为粉碎国民党进攻的主要对策。广大的人民民主的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包括地方势力派、也包括国民党内部、国民党中的一些民主派。
由于党采取了这样的方针,所以在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军事斗争通过英勇地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而在政治上广泛统一战线方针的贯彻实施,争取了国控区广大的人民,所以形成了国统区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商人、资产阶级都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局面,所以我们叫第二条战线。就是在军事战线之外,在国民党区域形成了一个反对国民党的战线,这就是党的统一战线,党粉碎国民党进攻的政治方针实施的结果。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失败,有军事上的失败,更主要的是它在政治上的失败。举一个例子说,当时的许多文化人、知识分子、高级知识分子,都在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吸引下,站在了共产党这边,站在了人民的这一边,许多的资本家、商人也站在了中国共产党这一边。国统区的青年学生绝大多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国民党内的许多人都站在了中国共产党这边,比如李济深、冯玉祥,这些人在大革命时期,都是追随蒋介石反共的,但是在抗战之后,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都站立在中国共产党这边,站在了反对蒋介石这一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方针的重要成果。
1949年1月,北平解放的前夕,当时国民党北平大学的校长胡适,曾经要求蒋介石派一架飞机到北平来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但是飞机到北京之后,真正走的人基本没有,所以胡适是大失所望,在当时的高级分子、著名学者当中有80%以上的人,留在了大陆,真正追随蒋介石到台湾的寥寥无几。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方针的巨大成就。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之后,在走向成熟之后,党的统一战线的工作开创了一个大好的局面。而党为什么能够在这之后呢?在统一战线方面取得成功?这个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大致上说,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先进性,政治优势。在回顾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在总结、学习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的这个时期,我们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大家可以想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一大”的时候就有50多个党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起,就受到了反动统治的镇压和打击,特别是在国民党时期,共产党是受到国民党残酷镇压的。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历史上,曾经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是为什么共产党没有被打垮,被消灭,而是在非常险恶的环境,不断地发展壮大,不断地推进革命,最终赢得了全国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很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从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就是“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两大历史主题。首先是“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之初起,就鲜明地阐明了它的政治主张,就是为了谋取国家的繁荣富强,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谋取全国劳苦大众的解放,这个主张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虽然在很困难的形情况下,在遭到国民党残酷镇压的情况下希望,一批一批的共产党人被杀头,被除掉了,但是有很多的后续革命者,参加到共产党当中来,继续革命,所以在艰苦斗争环境中,党是不断地发展的,革命是不断地发展的,在遵义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而统一战线工作,与党的先进性,与党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在那样险恶地环境下,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甚至许多小资产阶级分子,为什么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你合作,支持你?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希望,代表了很人民的利益,代表了国家发展的方向。由此,由于认同你,特别是在政治上认同你,所以在那样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地有人靠拢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共产党恩,合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王昆仑,王昆仑在历史上是非常复杂的,他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他又是国民党西山会议派的亲密接触者,在大革命时期,他认同西山会议派破坏国共合作的主张,所以他是西山会议派。在后来的国民党中,他与孙中山的儿子孙科走的很近,所以成为孙科派系的主要成员,也就是国民党的太子派。在国民党中一度他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是国民党中央候补的执行委员、国民党文化院委员,应该说是国民党的大员了。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历史上曾经反共,和孙科走的很近,又担任国民党的重要职位的人,在1933年秘密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是资产阶级,他是国民党,但是他认同了中国共产党。
这是个例吗?也不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的许多高官参加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比如何基沣,曾经官到国民党的兵团副司令、军务长,他是在1938年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张克祥曾经是冯玉祥的副总参谋长,冯玉祥当时有20万军队,他是副总参谋长;冯玉祥的韩练成曾经官到国民党的兵团副司令,在1929年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这是一部分人,如果要说可以开出许多的名单来。还有许多国民党的高官子女,我们大家比较知道的,比如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委员陈布雷的女儿陈琏加入了共产党;国民党华剿匪司令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就是在傅作义在华北执行蒋介石内战政策的时期加入到共产党;国民党山西省总主席赵戴文的儿子,就是当时阎锡山非常重视的一个人,曾经极力地想把他培养成统治山西亲信的这样一个人,在30年代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多次地被阎锡山关到监狱里面去,但是他始终不改变他的信仰。这仍然是一大批人,许多在国民党里面有着很重要地位的人,许多国民党的高官子女,在那个年代参加中国共产党,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政治信仰对他们的吸引。所以政治上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成功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并且统一战线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人为主义、为理想、为国家、为民族英勇奋斗的行动和精神。我刚才讲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吸引、影响、团结郑绪了许多的民主人士、青年学生,甚至是民主资产阶级。而他们在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同时,很看准的一点是赞赏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和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不仅宣传它的政治主张,而且是努力地践行它的政治主张,把自己的政治主张附注与行动,这种努力奋斗的精神、这种行动深深地感染、影响了其他的党派、民主人士、青年学生。
我们大家知道在国民党反共中间,国民党是极力地把共产党妖魔化,共产党人六亲不认、共产共妻、青面獠牙,国民党宣传极力地把共产党人妖魔化,也极力地诬蔑共产党人,攻击共产党人,国剧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中国共产党的行动中间,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爱国爱民、救国救民的。在这里我强调一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对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作用。《西行漫记》如实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反应了红军,反映了长征,反映了党在根据地艰苦奋斗的历史状况。由此吸引了无数的青年学生,吸引了无数青年,走向了抗日根据地。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而中国共产党在斯诺的反应中间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他忠诚于自己信仰的行动。
抗战时期,黄炎培,他是历经了清末、北洋军阀、国民党时期的五朝元老了,他在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中也深深地感受到共产党人。开始他在国民党欺骗的宣传下,对共产党的妖魔的宣传下,他对中国共产党是一眼摸黑的,他不了解,甚至是有偏见。但是在抗战时期,在武汉、重庆长期的接触中,他同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发现了国民党的宣传是假的、骗人的,而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的优秀品质,他非常的感慨,也非常认同,最后他从蒋介石的座上客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坚持民主、坚持进步的有利的支持者。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残酷地镇压共产党人,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却在这个过程中对共产党人有着良好的评价。这样的思维就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和精神真实地感染和影响到了他们,所以我们一定是政治主张正确,同时努力地去践行,言行一致、为国为民、努力奋斗,从而赢得了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青年学生和广大的民众。这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成功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给同盟者以好处。要有一致之处,要和自己的同盟者建立合作,合作的过程就是互相照顾的过程,就是你给他支持、帮助的过程。从总体上来讲,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民,给农民阶级,跟广大的农民建立统一战线的关系;一部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关系。无论是对民族资产阶级还是农民阶级,你要联合它,要让他认同你、支持你,必须是你的主张、你的行动、你的政策代表、反映或者有利于它,代表、反映它的利益,或者是有益于它。
对于农民阶级来讲,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长期地致力于农民土地的解决。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农民的问题就是解决土地的问题,就是站中国人口臂力很大的部分是无地、少地。要解放他,要给他好处,就必须是解决他的土地问题。所以从大革命时期,党就提出了要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游动,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曾经设想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最后由于大革命的失败,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干扰没有解决。从土地的革命时期,就是由于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革命,而继续革命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所以打土豪、分田地为这个时期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我们把这一段的革命叫做土地革命,解决人民土地的问题。
抗日战争爆发了,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要共同抗日,为了联合国民党,为了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是什么呢?是减租减息。减租减息的一方面就是要解放农民,无地少地的广大人民生活上很困难,经济上很窘迫、很困惑,要解放他们。减少租、减少息,使他们在经济上能够得到好处,减轻了生活的负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同时,减租减息的另外一方面内容就是要缴租缴息,缴租缴息就是为了要维护国共合作,为了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所以在原来的租息下广大农民负担太重,减少以解放人民,同时联合国民党和地主阶级共同抗日。这是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政策。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再次地提出了要解决农民的问题。1947年要制定了《土地法大纲》,《土地法大纲》就是要消灭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争取农民这个同盟军,跟农民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间,是时刻地照顾到农民阶级的利益,给他们一好处。对于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是要把他们争取过来,让他们成为革命统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须照顾它的利益。所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五项要求、四项保证。五项要求就是要国民党抗日、民主、解放人民。而思想保证就是为了与国民党实现合作,为了共同抗日而对国民党的让步。比如,承认国民党政府是中央政府,放弃土地革命的方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陕甘宁苏区改变为陕甘宁特区,就是以这样的让步,以实现和国民党的合作。我刚才讲了,抗战时期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实际上也是对地主阶级的照顾,目的是为了建立和维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全国解放之后,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指出要保护民族工商业。毛泽东在七大上明确指出,在新民主社会,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地区,在建立新中国之后,要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重庆谈判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在重庆的民族资本家,把党的政策,把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明确、清晰地告诉了民族资本家。实质上,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既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上考虑的,也是照顾到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所以民族资产阶级在解放战争时期认同中国共产党,而反对国民党、抛弃国民党,与党的政策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政治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利益驱动”,就是你要吸引它、赢得它,你必须要给他好处。纵观党在民族时期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党是照顾到了同盟者利益的,由此而建立了统一战线,成功地实行了统一战线、发展了统一战线、扩大了统一战线。
第四,党的正确发展和胜利,是统一战线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党的事业是发展的。党在斗争中是不断取得胜利的。要别人和你合作,要别人认同你,首先你自己要有条件,要让别人认为你是可以合作的,和你合作是有益的,就是你必须要有实力,要不断取得胜利,要不断地取得发展。
比如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以后,对张学良开展的抗日救亡的统一战线工作。张学良在当时认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政策,同时他也看到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开始张学良是奉蒋介石之令到山西去围剿红军的,开始张学良也是很卖力气要围剿共产党的。他曾经设想把陕北的共产党消灭掉然后去抗日,这个时期张学良思想是抗日的。但是为什么要执行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呢?他想实现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目的,先把共产党消灭掉,把红军消灭掉然后蒋介石没有话说了然后去抗日。在东北军进入山西,围剿红军之初是卖力气的。同时张学良判断,中央红军经过25000里长征,经过长期的行军磨难,战争力应该是要严重下降,他认为消灭长征到陕北的红军是轻而易举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但是他在对红军的军事进攻中间,接连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是东北军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失败,三仗被消灭了将近三个师。张学良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的主张的同时,他深深地认识到红军,共产党领导的力量,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和共产党的联合是有益于他的抗日追求的。要有实力、不断发展、不断地胜利是赢得同盟者建立统一战线、维护统一战线,并且把统一战线发展下去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的成功历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简要回顾。
由于时间关系,和各位网友的交流就到此为止,谢谢各位。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