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校集结号>>公开课>>正文

李东朗: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

来源:国防部官方网站作者:曹亮亮责任编辑:刘倩云2011-05-12 16:32

文字实录

李东朗:各位网友,大家好!我和大家交流一下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

1939年底,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里面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把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毛泽东的寓意是深长的。几乎在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向党的一些干部提出一个问题,他问一些领导干部什么是政治?有许多同志从各个角度音影并举解释了什么是政治。毛泽东说,大家讲的都有道理。但是政治言简意赅的说,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的少少的。

毛泽东在这里讲的,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实质上讲的仍然统一战线。也就是统一战线作为中国的一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党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重要途径。回顾党的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应该说对我们是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

统一战线工作重要,但是在党建设之初,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主要的方面。1921年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是“一大”确定不与其他的党派合作。一大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思想?就是在分析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各种党派的时候,认为他们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励精图治、奋发向上、赤胆革命的精神和报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决定了不与其他的党派建立联系与合作。

但是到了1922年党的认识就发生了变化。1922年党为什么在与其他党派合作的问题发生了变化呢?主要问题有两点:

第一,共产国际的帮助。在共产国际开展在远东地区革命代表的大会上,列宁提出了“民族殖民地理论“,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指出在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力量来共同反对主要的敌人。因为落后国家不发达,工人阶级的力量弱小,所以工人阶级净是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革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必须要联合其他的革命的力量,来共同进行革命。列宁的这个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触动和教育是很大的,具有理论指导的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在与其他党派合作的问题上,认识发生重大转变的一个原因。

第二,二七大罢工的失败。1923年二七大罢工遭到了北洋军阀吴佩孚疯狂的阻挠。工人阶级在反动势力的阻挠下,使二七大罢工遭到了失败。二七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净是靠无产阶级的力量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那是不够的。因此,二七大罢工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触及了中国共产党人,使党对联合其他革命阶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就是在列宁的指导,在党的工作实践当中,党改变了对“一大”的认识,所以“二大”就确定了建立与其他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而这个战线就选择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二大”作出这样的决议之后,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帮助和沟通下,党就选择了要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合作。但是在这个时期,孙中山也有与共产党合作的愿望。其实,孙中山遭到了他一生中最严重的失败,就是他最亲信的国民党人陈炯明叛变,背叛了他,并且炮轰总统府,要置孙中山于死地。孙中山通过这次事变,认识到了国民党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了国民党的衰败、腐朽,用他的话说,国民党正在坠落之中。他需要振奋革命的力量,需要增加新的革命血液,而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后,表现出的那种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充满革命热情和创造力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所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也确立了“联俄、联共”的思想,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合作的关系。由此,中国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党孙中山也有这样的意愿,所以两党合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了1922年8月的中共中央的西湖特别会议,确定了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决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这又是孙中山的意思,国民党是一个大党,是一个历史长久的党,孙中山表示与中国共产党人合作,联合共产党人的同时,他希望他的要求就是共产党人加入到国民党来,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所以他的主张,他的要求就是党内合作。当时孙中山坚持这一点,只要与孙中山合作就必须实行党内合作。1922年8月的西湖会议,经过讨论,最后决定按照孙中山的要求实行党内合作。随后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在1924年1月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苏、联俄、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参加了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党的“一大”。国民党的“一大”就通过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