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校集结号>>公开课>>正文

陈力:长征——中国共产党二万五千里的红色足迹

来源:国防部官方网站责任编辑:刘倩云2011-05-12 15:55

长征的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了?

75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讲长征的历史呢?就是因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对我们今天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着许多重要的启示。我们也是把它总结了5点,这个启示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第一,要夺取中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正确的思想路线。

我们已经说过,红军能够夺取长征的胜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坚强领导集体,正是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和领导之下,红军通过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度金沙江,彻底扭转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而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从根本上来说是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党制定了并且实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在根本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凝聚了全党、全军的力量,引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我们今天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党的指导理论,我们应该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面,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要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要闯出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崭新道路。

红军被迫长征,就是因为左倾教条主义者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无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照搬书本和教条所导致的严重恶果,产生的教训使中国党和红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要靠中国自己人来开创,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闯出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革命道路,我们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决定性一步,从此我们党把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正确地分析形势,顺应时代要求和民心所向,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那么今天,我们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也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在书本上现在也找不到,而且我们面临的形势远比过去更加复杂,所以我们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重复自己过去的道路,而必须闯出一条发展的新路。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一条是要创新,在学习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更加重视我们自己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走科学发展之路,独立自主、勇于创新,依靠我们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力量,开创出一条造福全体中国人民,同时又促进世界繁荣发展的崭新道路,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我们党要永保旺盛的生命力,领导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红军长征是在极其险恶的,没有后方可以依托,长时间流动作战的环境下进行作战的。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党和红军从来都没有忘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红军战略转移方向的多次调整和党的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确定,表明我们党始终是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这是党和红军能够在长征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拥护的最大原因。

红军长征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红军总部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规定:部队不能随便进入寺院,不经过寨主的同意不能进寨,不经过房主的同意不能进屋,不得宰杀耕牛,不得乱伐树木等等。红军官兵无条件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执行群众纪律,即使在遇到被抢、被拨光衣服(因为一些少数民族不了解红军,而且加上有民族隔阂,所以对红军采取了一些行动。有一些红军战士身上的枪支被抢走,衣服被他们拨光),甚至还有一些红军被杀,即便是遇到这样的情况,红军战士也坚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同时每到一个地方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仓济贫、废除苛捐杂税,为老百姓申冤除害。这就是广大群众从切身经历中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各族群众从而争相帮助红军筹粮筹款,给红军当向导、抬上伤员,协助红军作战,更是很多穷苦青年主动报名参加红军。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党和红军才最终顺利完成了长征。

同时,在长征途中,我们党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传统,各级领导干部和红军指挥员和普通士兵同甘共苦,甚至红军的各级干部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这就极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鼓舞了部队的士气。聂荣臻元帅曾经回忆说:红军打仗打的是干部,打的是党团员,经常是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的人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以上,有时甚至高达50%。在共同的革命理想的指引下,红军官兵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在长征的行军过程中,很多党和红军的领导干部都把自己的马让给伤兵员骑。

红二军团的贺炳炎师长在长征途中受了重伤,他的右臂截了肢,在这样情况下,他不仅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伤病员骑,还把马的缰绳缠在自己的断臂上,为伤员牵马引路。为什么不能用另一只手呢?另一只手帮伤员背着枪呢,所以把缰绳缠在断臂上,非常感人。

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严重缺粮,只能依赖野菜充饥,可是很多野菜是有毒的,为了避免部队中毒减员,贺龙下令由党员干部组成一个试吃组,就是先尝试一下哪些野菜有毒不能吃,哪些野菜没有毒可以让大家照样子来挖、来吃。就是在试吃野菜的过程中,很多的党员干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极大地激发了部队的士气和勇气,坚定了广大战士跟党恩走、为革命战斗到底的决心,所以红军中不仅涌现出像强渡大渡河17勇士、飞夺泸定桥22名勇士这样的英雄激起,更有大批的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的英雄。

比如在过草地时候,在部队严重缺粮的情况下,红三军团有一个连,9名炊事员先后饿死,但是这个连队没有一个战士因为饥饿而倒下。大家都知道,炊事员是有条件最先接触到食物的,可是为了保证的部队的战斗力,保证部队不减员,这9名炊事员宁可忍饥挨饿,甚至饿死,也要把粮食先让给连队的指战员吃。 “可以说红军兵心之团结和士气之旺盛,为当时国内任何军队所不及”,这话是当时的报道。

正是人民大力支持、拥护,和党和红军各级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保证了红军的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不减,这是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更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坚持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保我们党旺盛的战斗力,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事求是的说,在当前形势下,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而且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是到了相当程度的,是不容忽视的。一些人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为非作歹,这些行为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的不满,也是我们党下决心要铲除和纠正的。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地取得胜利。

第四,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长征的艰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毛泽东曾经说过:“在12个月的光阴中,天上每日有几十架飞机的侦查、轰炸,地下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连毛泽东都这样说,可见长征的艰险到了什么程度。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和缺医少药引起的伤寒病痛,以及忍受了长途行军造成的体力严重透支,以顽强的毅力、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情趣坦然面对,并且战胜了这些艰难险阻。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

在党和红军中,有大批甘愿为理想和信念而献身的忠诚革命志士,可以说,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当中朱德、贺龙、刘伯承、叶剑英等人,在参加革命之前曾经在旧军队里都享有高官厚禄。朱德曾经当过滇军的旅长,贺龙是国民革命军的师长,叶剑英是粤军(广东粤军)的参谋长,刘伯承在民国初期就被赞誉为川军名将。都是有一定的职务,享受着高官厚禄的,但是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们不惜放弃高厚禄和锦衣玉食,冒着牺牲的风险加入了共产党,投身了革命事业。为什么?他们认定共产主义的真理,共产党才能给中华民族带来幸福、独立、自由、解放。老一代革命家是这样,无数的红军战士也是这样,当然他们可能在理论上没有高深的认识,但是他们从切身的经历当中,从共产党的主张当中,打土豪、分田地,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翻身和解放,所以他们告别家人,离开家乡,不惜付出生命和热血的代价,跟着党坚定不移地往前走,直至夺取长征的胜利。

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在长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的,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他的著作《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里面说,长征的经历可以说明,人类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的。

这种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在长征中的女红军身上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因为我自己是个女同志,是从事军事研究的女同志,也是女军人,所以我很关注长正中的这些女红军。被他们的精神,被他们的英雄壮举所深深地感染,对他们充满崇敬,因此在这里要讲讲长征中的女红军。

在长征的队伍中有一群女红军,他们也是为了革命的理想和男同志一样,坚持走完了数万里长征路,到达了陕北。对她们而言,在长征的付出比男同志要更多,更加艰辛。

参加长征的女同志有多少人?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至少有数千人。这个数千人的数字在20多万大军当中也许很小,但是这群女红军是中国妇女的典范,在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史上抒写了崭新的篇章,可以说是一群巾帼女杰。数千名女红军参加长征,分布在各个红军部队中,人数多少是不同的。红二军是最少的,只有7个人,被喻为“七仙女”,是一个护士班。中央红军有30人,红二方面军有20多人,人数最多的是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有一个妇女独立团,人数上千,后来又扩编了第二团,另外红四方面军还有一个女子工兵营,有500多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红四方面军的剧团里面各有数百名女红军,所以长征女红军数量最多的是在红四方面军中。

女红在长正中要和男同志一样行军打仗,有的时候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还单独地承担和执行作战任务。比如红四方面军的女子工兵营曾经攻占了澧县县城的一个反动堡垒,为部队前进打开了通道。她们的英勇果敢,得到了红四放军总部的表彰。红四方面军的的妇女独立团,在掩护伤员通过天险腊子口的时候,曾经和当地的反动武装进行了激烈的交战,最终掩护了伤战员安全地通过了天险腊子口,但是有70多名的女红军为此而牺牲。可以说她们是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战友铺垫了一条安全的通道。但是打仗并不是女红军在长征中的主要任务,实事求是的说,她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打仗。他们主要是干什么呢?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照顾、看护、安置伤病员。这样一项任务在长征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通常,在大部队出发之前,女红军就要先行行动,到周边的村子里面去找抬担架的民工,就是民夫或者叫担架员,如果找不到足够地抬担架的民工(担架员),女红军就要自己顶上去当担架员,抬着受伤的红军行军。大家想想,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而且还在敌兵追剿的情况下还要抬着伤员行军,多艰辛、多危险,多么不容易。部队到达宿营地之前,女红军要先行到达,到四周村庄去寻找安置伤病员的场所,给他们准备粮食,同时要准备给他们采取医疗救治措施,直到伤病员安顿下来之后她们才能休息,所以在长征的过程中女红军往往要比其他人更要辛苦、跑前跑后。老红军谢飞同志就曾经说过,“如果大部队长征走了25000里,那么我们至少走了35000里”。很多女红军在抬伤员行军的过程中,或者掩护伤员行军的过程中,受伤甚至牺牲的情况都是屡屡出现的。

女红军邓六金,就是因为在长征途中抬着伤员行军,曾经多次累的吐血,晚年她回忆往事的时候还说:“我们不能丢下受伤的战友不管”。红二十五军的女子看护班班长曾纪兰和战士曹宗楷就是在掩护伤病员的途中牺牲的。

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也因为是掩护伤病员而身受重伤。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云南的时候,遭到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当时红五师的政治委员钟赤兵因为腿伤躺在担架上无法动弹,而抬担架的民夫和钟赤兵警卫员都在敌机轰炸下牺牲了,情况非常危机,贺子珍本来已经隐蔽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了,当他看见钟赤兵在敌机轰炸下无法行动,随时可能遭受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地扑了出来,用身体挡住了钟赤兵,钟赤兵安全了,但是贺子珍身负重伤,身上留下了17块弹片,有的直到他最终去世也没有取出来。

除了掩护伤员之外,宣传鼓动也是女红军在长征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方面女红军有她自身的优势,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宣传群众的生力军。红25军长征到达回族居住的地区的时候,回族对红军开始不了解,也是心怀疑虑的。这些女红军主动为回族群众看病、疗伤,减轻他们的痛苦,慢慢地解除了他们对红军的疑虑,再加上各方面的宣传,使回族群众了解了红军,认识了红军,从而使红军大部队顺利地通过了回族区。

女红军的宣传鼓动还体现在战场上,中央红军有两位以歌舞闻名的女红军,一位是蔡畅,一位是李伯钊。蔡畅擅长用法文演唱马赛曲,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她就曾经站在桥头大声高唱马赛曲,虽然红军战士听不懂法语,但是激昂的旋律鼓舞着战士勇敢地往前冲锋。李伯钊是红军中能歌善舞的艺术家,非常善于活跃部队的气氛,红军过草地以后,经常遭国民党军骑兵的袭击,红军缺少打骑兵的经验,朱德总司令就下到连队里给战士讲解打骑兵的要领,李伯钊听了以后,就把这些内容编写成了“打骑兵歌”,用歌曲的方式教战士们演唱,使战士们很快掌握了打骑兵的要领,对打退国民党骑兵的袭击发挥了作用。

女红军在长征中,还承担为部队筹粮的任务,因为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特别是过草地的时候。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到达扎古脑地区的时候,部队严重的缺粮,红四方面军的团长兼政委张琴秋奉命和当地一座喇嘛庙的喇嘛进行谈判,经过反复地劝说,耐心地讲解说明红军是路过这里北上抗日,不会在这地久留,这座寺庙的喇嘛终于同意卖给红军一部分粮食,使部队避免了断粮的危险。为什么派张琴秋去呢?因为女同志有优势,不容易使人产生戒备心理,再加上她循循善诱,所有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筹粮的过程当中,运送粮食也是非常的艰巨的。红四方面军的女子工兵营就经常担负这种运送粮食的任务。李兰香他15岁参加红军,她后来回忆他的两位战友就是在运送粮食的过程中牺牲的,他的两位占有就是在运送粮食的过程当中牺牲的。一位只有13岁,因为背负的粮食过重,在过一座独木桥的时候不慎落入水中,桥很窄身上的负担太重,走这个桥会颤动,他不慎落入水中,被急流的河水卷走了;另外一位女战士只有12岁,也是在运送粮食的过程追遭到了敌机的轰炸而牺牲的。所以完成运输任务也是非常惊心。特别不容易的是,不少女红军当时都是解放足。什么叫解放足?就是小的时候当的童养媳,受封建礼教的影响,都是裹过脚,缠足缠成三寸金莲,红军来了他们把缠的足放开了,但是即便如此,因为脚骨已经严重变形了,走路非常困难。像这样一种解放组要挑着、背着粮食前进,疼痛难忍,可以讲是非常不容易的。可是很多女战士就是靠着这样一双解放足在长征途中完成了各种任务,而且坚持到了最后。可以说长征中女红军经历的各种磨难,在一定意义上超过男同志,但是正是因为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们才能以顽强的毅力走完了的长征路,跟着党去夺取胜利

长征的历史一再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取得不尽、用之不竭力量源泉,是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支柱。在新世纪、在今天,我们更需要用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的精神来凝聚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力量,以高度的自觉和自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五,要夺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保障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必须建设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忠实履行历史使命的人民军队。

长征胜利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为了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的胜利发展,党必须牢牢掌握一支忠诚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革命武装。在长征中,红军之所以能够忍受残酷的战胜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酷党内斗争等多重考验,创造出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了党对群军队的绝对领导,牢固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军队内部党团组织和政治工作的强有力保证作用,形成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建军制度和作战原则。

红军面对强敌,遵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原则,充分发挥运动战的优长,用走创造战绩,以打开辟道路,打让敌人闻风丧胆,走人敌人望风莫及,从而战争实现了毛泽东所说的“完全主动作战”。所有这些对于今天人民军队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新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仍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深化军魂教育,确保做到打的赢、不变质,更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历史使命。这五点就是我们所说的长征胜利对今天的启示。

最后我们要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丰碑。只有理解长征,才能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理解长征精神,才能理解我们党和人民军队连克强敌、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回顾长征,缅怀先烈,我们就是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全面建设和谐安定的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新的长征中,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伟大辉煌。

谢谢大家。

(结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