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胜利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把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归结成为5个方面。
首先,长征的胜利,粉碎的国民党剿灭红军的企图,保住了红军,保住了党。
党和红军的长征是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前面说过,是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如果不战略转移、不撤出苏区、不去长征,那很可能被国民党军50万大军成铁桶式的保卫,后果是很难想象的,是很严重的。长征是党和红军面临极其不利的形势下进行的。当时的国内外舆论一致不看好中国共产党的红军,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就是谁胜谁败已经成了定局,红军面临的是死路一条。连蒋介石也狂妄断言,说红军“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看的出他很志得意满,认为消灭红军在此一举了,是不在话下的了。但是经过两年的殊死搏斗,红军虽然屡陷死地,最终却经受住了空前的考验,胜利的会师在西北,完成了长征,实现了党的战略方针和目标。
当然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损失很大,我们前面说过,出发的时候有二十万六千多人,到结束的时候保存下来的只有五万多人,兵力损失不算沿途补充的,也高达3/4了。但是保存下来的这些人是中华革命的精华。周恩来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是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后来历史发展也证明,经过长征的熔炉锻造淬火的党和红军,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坚强骨干,是中国革命的精华,也是中国人民后来进行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宝贵中坚。虽然有很大的损失,但是保存了革命的精华、革命的骨干、革命的中坚力量。这是长征的首要意义,国民党不是要消灭红军、消灭共产党吗,但是共产党军队的骨干精华都保存下来了。
第二,长征的胜利,促进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我们前面也说过,长征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形势下发生的、进行的。党和红在长征中,虽然是身处逆境,时刻受到国民党军的追剿,但始终是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的,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长征的途中,我们党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明确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和政治主张,而且多次调整红军长征的前进方向,把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和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紧密地结合起来。党和红军身处逆境,不忘抗日救国。
早在1934年7月,红四军团北上的时候就发表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在这份宣言里面,党和红军向全国人民公开地表示,郑重地宣言:红军绝不能坐视中华民族沦亡于日本帝国主义。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以后,毛泽东亲自在群众大会上向广大群众宣讲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北上抗日的方针。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形势发展,在两河口会议上确立了北上抗日,创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随后,我们党又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明确提出了抗日救国的主张和方针。
1935年的11月28日,中共中央又以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央军委的名义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了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组织抗日联军、建立国防政府,并且明确地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又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极大地影响了全国,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也对国民党的东北军、西北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生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以后,我们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嫌,极力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全国抗战的局面,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一次新的历史时期。没有长征胜利,这一切是很难想象的。
第三,长征的胜利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为中国革命发展,奠定了广泛革命基础。
毛泽东曾经自豪地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在长征过程中,跨越了长江、黄河流域的14个省份,穿越了苗、瑶、彝、藏、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样的过程中,红军所到之处广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民族宗教政策,严格执行纪律,以自己模范的行为,使沿途的大约2亿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红军,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
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如果没有长征,那么广大的民族、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红军战胜千难万险,夺取长征的胜利,这也是全国人民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一支不可战战胜的力量,从而发动地一种足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自信心。也就是说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
鲁迅先生在他写给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信中说:全国民众期待你们更大的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每一步的前进将遇到极热烈的欢迎和拥护。不仅如此,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扩大的共产党和红军在世界上影响,美国斯诺、史汪沫特莱先后到陕北采访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传奇般的经历,引起了世界上广泛的关注。
第四,红军长征的胜利,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说伟大的长征,锻造出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对于长征的精神,多年来,党史、军史研究者有很多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做过很精辟的阐述。我们通过学习长征的历史,对长征精神也做了自己的理解和概括。认为认为长征精神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献身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这是我们对长征精神所做的概括,可能从文字表述上也许跟其他的一些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是我觉得精神实质、本质就是一致的。
长征精神是中华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的集中体现、高度凝结,同时也是后来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发展基础。正是在这些革命精神的鼓舞、培育之下,中国革命才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五,长征的胜利,促使了我们党和军队走向成熟。
我们前面说过,左倾领导着的错误指挥,不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而且也使红军在长征初期遭到严重的损失,湘江战役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大家都很熟悉。1935年1月,我们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机的时候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率领红军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的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同时还克服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最终实现了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战略目标,夺取了长征的胜利。这表明,经过长征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开始走向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
长征也是红军创建以后经历的一场最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经过长征,我们党实现了对全国红军的统一指挥,党指挥枪的原则得到了牢固的确立,广大红军指战员,特别是红军高级将领,对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总结创立的一整套的战略战术的原则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战略战术的原则是符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经过长征这样极端艰险的战争环境的检验,说明它是符合中国的实际的)。全军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广大的指战员的革命信念进一步坚定,战斗意志更加的顽强。所有这些都表明,经过长征的考验,我们党和红军开始走向成熟,这为争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总而言之,红军长征的胜利掀开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新篇章,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可以说,中华革命后来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都凝聚着长征的不朽功勋。这是我们对长征的胜利的意义所做的总结,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