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几十年的军事外交生涯中,曾经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场合经历了很多次升国旗仪式。细数起来,最特别的当属2011年年初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新国旗广场参加的那次。要说原因很简单——在我眼前升起的那面阿塞拜疆国旗号称“世界第一旗”,无论是旗杆高度还是旗帜面积均为全球之最,双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那次升旗仪式是阿塞拜疆庆祝新年度到来的系列活动之一,当地多家电视台对现场盛况进行了全程直播。和很多国家的惯例不同,主办方将升旗仪式的时间安排在傍晚时分。当我随各国驻阿武官团应邀进入宽阔宏伟的国旗广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根高耸入云的旗杆。除去底座,这根旗杆高达162米,比2008年时世界第一高的土库曼斯坦国旗旗杆高出整整29米。与之相对应的国旗也尺寸惊人,长宽分别达到了70米和35米,完全展开有将近6个篮球场那么大。
新国旗广场于2010年9月建成,占地60公顷。它的选址很特别,既不在巴库的最高处,也不在城市的中心,而是在里海之滨的巴库港。巴库港是里海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阿塞拜疆所有外地城市从滨海路进入首都巴库的必经之地。把新国旗广场建在这里,无论从海上还是从陆上进入巴库,大老远就可以看见高高飘扬的阿塞拜疆国旗。
在海风的吹动下,巨大的旗面会使旗杆承受强大的拉力,所以162米高的旗杆采用了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在吊装总重220吨的旗杆时,负责施工的公司全面考虑了整个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专门为之设计了起重机,使吊装最终一次成功。根据设计能力,这根世界第一高度的旗杆在负载巨幅旗帜后,仍可以承受强台风的袭击。
晚上8时整,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宣布升旗仪式开始。随后,15名穿着长筒军靴、威风凛凛的阿军士兵扛着捆成一束的国旗正步走到旗杆下,阿利耶夫总统上前亲自将第一个旗扣固定,在庄严的阿塞拜疆国歌乐曲声中,巨大的国旗徐徐升起。
当最后一个旗扣固定后,2450平方米的国旗在海风中瞬间展开,在聚光灯的照射下犹如一团跃动的火焰,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民族激情:有人振臂挥舞,有人放声高呼,有人泪光盈盈……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自豪。
此时此刻,我充分理解阿塞拜疆人民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因为这个历史悠久的石油生产国为世界工业化进程和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73年,打出世界上第一口工业化高产油井,这口油井3个月累计产油147万吨;186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炼油厂;1879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大型输油管线;1924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产量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50%……可以说阿塞拜疆因石油享尽了荣誉,特别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巴库油田为苏军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资补给。阿塞拜疆的军人们经常自豪地说:“苏军机械化部队是喝着巴库的石油取得卫国战争胜利的。”
虽然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开采,阿塞拜疆石油储备仍然非常丰富,境内石油储量至少还有70亿桶。最近几年,阿塞拜疆每年都保持5000万吨的原油出口量。滚滚而出的石油为这片土地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2005年到2007年,阿塞拜疆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8年到2010年,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阿塞拜疆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依然达到了10%。
正是有了石油的支撑,今天的阿塞拜疆,城市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国家渐渐强盛。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里海西岸的明珠必定会像夜幕中的“世界第一旗”那样,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