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连续破获多起假冒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招生诈骗案件,一些考生家长心存侥幸,通过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军校、读国防生,结果造成“财学两空”。在2010年高考即将来临之际,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提醒广大考生家长,切莫落入假冒军队招生陷阱,必须擦亮“眼睛”识假防骗。
──女骗子秦某采取“杀熟挣钱”的方法,谎称与某军事指挥学院领导熟悉,拿到一个班军校学员招生指标,通过母校老师蒋某作为中间人,联系河南、湖南、山东等地生源,先后骗取66名考生及家长642万元。
──诈骗头目张某伪造长征时期老照片,蓄起大胡子,冒充已故国家领导人,按照熟人5万、非熟人20万一个军校招生指标的价码进行诈骗,把考生家长召集到成都火车北站某宾馆,安排部属冒充“少将”利诱和骗取30多名家长100多万元。
──不法分子吴某、何某、彭某结成团伙,以帮助他人办理军校、公安大学入学手续为借口,在北京租场地开办“军事培训基地”,安排受害人子女接受“军训”,先后骗得全国百余名受害人2450万元。
──犯罪分子刘某声称自己是部队现役上校,手里握有20多个“特别指标”,可以让没达到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入学,使得一些苦于孩子上学无门的家长信若神明,共诈骗21个家庭90余万元“活动经费”。
──湖北、北京等地发现多所虚设院校,以“国防部征兵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文职干部局”等名义,采取伪造公文、印章和《国防生培养协议书》等手段,招收高考落榜考生为国防生,分别骗取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的培养费用,陆续被公安机关查获并取缔。
据总政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尽管不法分子的骗术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诈骗手段无外乎以下7个方面:
一是吹嘘掌握“内部指标”。不法分子往往声称有“内部招生指标”或“计划外招生指标”,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就可把不符合条件的考生“办”进军校或国防生队伍。考生和家长对此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被这些花言巧语所蒙骗。实际上,录取为军校学员和国防生有着严密的程序和条件,不仅纳入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还要通过由军队组织的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不可能存在,花多少钱也无法实现“低分高录”。
二是骗取高额“培养经费”。不法分子行骗的临终目的,在于骗取考生和家长钱财,他们通常以招收和培养考生为由,编造出“报名费、中介费、赞助费、学杂费”等各种名义,索要高额钱财。事实上,考取军队院校学员,不需收取家长任何费用;考取国防生,军队不仅不收费,每年还要向考生发放10000元国防奖学金。
三是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为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不法分子一般会打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文职干部局”、“国防部征兵办公室”、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总政治部国防定向生选拔培训办公室”等招牌。事实上,总政治部分管文职干部工作的部门并不负责国防生工作;总政治部只负责国防生招生计划的制定,招生提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由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组织,普通高校择优录取,根本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总政治部国防定向生选拔培训办公室”这类机构;国防生在地方高校就读,在校期间并不是军人,由“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招收国防生,更是无稽之谈。
四是透露军队“过硬关系”。不法分子自称熟识军队领导、军队干部、军队机关工作人员,甚至直接冒充军队领导和招生人员,以显示自己所谓的“过硬关系”。其实,军队院校招生和国防生招生全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和院校共同在网上录取,军队人员不直接参与其中,所谓有“过硬关系”就可以上军校、读国防生的说法根本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