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第一军嫂”守望丈夫75年,长征的故事从这里讲起……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作者:李响 冯霞责任编辑:姬彩红
2019-06-13 10:18

编者按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来时路的尽头,就是当初出发的起点,蕴含着出发的理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心”。

中国革命的进程,就是漫漫的长征之路。1934年10月,红军在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宣部组织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央媒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瑞金,重温那段红色岁月,感悟长征精神。

瑞金市的一尊雕塑。江西日报记者 朱文标 摄

在红色故都瑞金市

有这样一尊雕塑——

“她”脚步向前,抬手远眺

前来参观的人,都会向“她”鞠躬致敬

雕塑的原型

是守望参加长征的红军丈夫75年

被网民誉为

“共和国第一军嫂”

的瑞金老人陈发姑

承诺

资料图:陈发姑晚年照

陈发姑生在瑞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她出生不到200天,母亲就去世了

半年后,多病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19岁那年

她和大她三岁的丈夫朱吉薰成了亲

过着恩爱的日子

1931年

朱吉薰在陈发姑的支持下

参加了红军

成了当时

全区第一批踊跃报名参加红军的青年

1934年10月

朱吉薰奉命随部队长征

临行前夜

陈发姑把自己熬夜缝制的

一套衣服和一双布鞋塞进丈夫的背囊

她想让他穿着自己亲手做的衣服、鞋子

走向远方

让丈夫无论走多远都仿佛自己在陪着他

舍不得,真的舍不得

分别时,发姑忍着泪水久久凝望丈夫

一句“我一定会回来”

成了丈夫对她最后的承诺

等待

资料图:陈发姑晚年照

丈夫参军离开后

发姑参加了苏区的妇女工作队

她积极组织和动员村里的姐妹们筹粮筹款

为红军战士缝制军衣、打草鞋、洗衣裳

到红军医院里帮助照顾伤病员、送饭

……

喜欢唱山歌的她

整日歌声不断

“送郎当红军嘞,阶级要认清,富农呀地主呀,都是我敌人。送郎当红军嘞,哥哥要当心嘞……”

她一唱

就会想起远方的丈夫

红军离开后

国民党军队攻占了瑞金

并对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迫害

陈发姑不幸被捕

敌人严刑拷打她

要她声明脱离革命队伍

与红军丈夫离婚

但她始终坚守承诺

挺过敌人折磨,顽强地活了下来

她心中存着这样一种希望

革命一定会胜利

丈夫一定会回来

朱吉薰走后的第三个年头

婆婆去世了

原本只有两个女人的家

只剩下陈发姑一个人

她更加想念自己的丈夫

识字不多的她便找人给她丈夫写信

可是每一次都是石沉大海

没有回音

……

等待的日子不好过

她常常倚坐在门槛上

一边唱着送行时唱过的歌曲

一边给丈夫打草鞋

一边眺望村口

守望着丈夫的归来

可是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

朱吉薰还是没有一丁点儿消息

村里也开始传出

有人战死在了沙场上的消息

……

在这期间

有媒人找到发姑

劝她再找个好人家

发姑都推辞了

有时甚至还会对前来说媒的人发脾气

信仰

随着革命的节节胜利

陈发姑心里越来越亮堂

她盼望着

盼望着丈夫回来的那一刻

终于,1949 年,全国解放了

胜利归来的红军回到村里

陈发姑挤在人群中

一个个地找、一个个地盼

可她始终没有看到丈夫的身影

几十年过去

那天出发长征的瑞金幸存者

都陆续回到了家乡

可陈发姑的丈夫

一直没有消息

后来政府进行了相关调查

认定她的丈夫可能在长征途中失踪了

也有可能牺牲了

但发姑心中始终坚信

她的丈夫没有死

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找她

发姑的事迹传得越来越远

每当有人来看望她

发姑都要向他们打听丈夫的下落

“同那天去的有没有什么消息?我是一年盼一年,一天盼一天哪!他的鞋子一定烂了,我给他打了好多草鞋,他怎么不回来拿呀?你们帮我带给他,行吗?没鞋子穿,他的脚会烂的!”

1958年

陈发姑挑着24双草鞋

住进了叶坪乡光荣敬老院

曾与陈发姑接触过的

原瑞金市政协主席杨晓宁介绍

陈发姑每天做完事之后

都会搬一把竹椅坐在门口望向远方

每当有人劝她不要等了

陈发姑都会说一句

“他信革命我信他”

离别时的那句“我一定会回来”

一直支撑着她

在等待丈夫的岁月里

陈发姑始终坚持

每年为丈夫打一双草鞋

即便双目失明,她也未间断

直到打完第75双草鞋

2008年9月

陈发姑老人走完了自己115年的人生

虽然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她也没有等回丈夫

但她从未后悔支持丈夫参加红军

75年

她把青丝等成白头

把顾盼明眸等成双目失明

把岁月等成了故事

这是一份对爱情的坚贞守望

更是一份对革命的坚定信仰

编后语

经典长征题材油画作品《娄山关》 作者:全山石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见证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长征中,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像“朱吉薰”这样没回来的人,也还有很多,他们大部分都牺牲在了长征路上,留下无数“翘首盼亲归”的父母、妻儿痴念一生。

瑞金人积极支持革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他们的详细事迹绝大多数已无人知晓,但当我们踏上这片红色土地,走到那一个个浸透了奋斗泪泉、洒遍了牺牲血雨的地方,我们仍能想象当年瑞金儿女为革命舍生忘死、慷慨赴战场的牺牲精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