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属李老汉的惊喜、军属王元刚舒展开的眉头、退伍军人聂东生的热泪……这几天,笔者来到湖北省应城市人武部,准备探访这里的涉军维权工作,没想到却听到了一个个感人故事,而这些感人故事则是应城市人武部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出实招、求实效的缩影。
“李乾坤吗?你儿子反映的工资拖欠问题已经解决。”
“李乾坤吗?你儿子反映的工资拖欠问题已经解决。”2014年3月17日上午,接到义和镇武装部打来的电话,军属李乾坤老汉惊喜万分。济南军区某部应城籍战士李继东家住义和镇,当兵前在武汉某工地务工。去年7月底结算时,包工头以资金周转不开为由,给李继东打了一张3215元的欠条,并承诺春节前汇款。但李继东参军好几个月了,被拖欠的工资迟迟没到账,他父亲李乾坤几次前去催款,都无功而返。听村里人说应城网“市长信箱”很管用,李乾坤便试着给应城市人武部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发信后的第9天,义和镇涉军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就替他追回了“辛苦钱”。
应城市人武部协调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将涉军维权工作纳入“市长信箱”的服务范畴,形成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涉军维权服务网络平台,信息员负责收集网上来信、汇总上报,人武部则负责在线回复、上门协调和跟踪督办。如今,全市433个网点的501名信息员活跃在村组、社区的维权最前沿。
“终于能去报到面试了,多亏了人武部帮忙!”
“终于能去报到面试了,多亏了人武部帮忙!”军属王元刚连日来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6月初,王元刚到就近的实验小学替孙女报名,不料遭到校方的拒收,理由是其孙女户口不在这里,不属学校招生对象。万般无奈,远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儿子王中林拨通了《应城市军属服务卡》上的电话,请求人武部出面帮忙协调。人武部了解具体情况后,会同市教育局相关人员赶到学校沟通协调。最后,按照湖北省2013年颁布实施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校方安排王静怡就读。
这几年,该人武部坚持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村镇活动,并把法律知识和维权常识送到光荣之家。今年,他们还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开通了3条维权服务热线电话,制作发放了近2万张军属服务卡,上面印有涉军维权工作人员的单位、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和QQ号码,为军人军属提供最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肇事者在法律面前低下了头,杨东生感动得流泪。”
2014年1月24日,杨河镇聂陈村军属、退伍军人聂东生搭乘邻居的三轮车到镇上购年货,三轮车超速行驶发生侧翻,聂东生右腿骨折,并引发心梗,医疗费花了近4万元。聂东生出院后找邻居索赔,但对方以聂东生主动搭乘顺风车为由拒绝赔偿。满腹委屈的聂东生恰巧遇见了市维权中心主任高升带队走访。得知实情后,高升立即联系市交管、法院、司法等部门,成立工作组跟踪处理。高升说:“肇事者在法律面前低下了头,最终赔偿了医疗费,杨东生感动得流泪。”
应城市人武部协调地方党委、政府把涉军维权工作同“平安应城”创建、双拥共建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全市百名涉军维权工作人员走出机关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进百家门、记百家事、解百家愁、暖百家心”主题实践活动,倾听军属呼声、诉求,依据法律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