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寻找创新样本
令人关注的5%
“你把寂寞藏进心灵的缝隙,你把美丽献给佤山地……”8月上旬,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赴云南临沧市慰问演出,一位歌手将他改编的《倾诉》献给生活在佤族之乡的军嫂,引起全场观众强烈共鸣。
听歌忆往,军嫂李迎会禁不住热泪盈眶。随军多年,一直赋闲在家的她,去年顺利通过临沧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考试,被录用为临翔区凤翔街道职员干部,圆了企盼多年的就业梦。
从去年开始,临沧市党委和政府出台军嫂安置新政策:全市1区7县每年拿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额的5%,定向安置随军家属。去年,一次性安置34名军嫂。今年临沧市的定向招考已经结束,近期即可按比例安置33名随军家属就业。
军嫂安置难
到底难在哪
说起随军家属安置,临沧军分区政委徐延东用3个字概括:难,真难!
军嫂安置难,到底难在哪?“工作岗位减少,等待安排工作的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地方人事部门的看法。临沧地处云南边陲,经济社会建设相对落后,就业环境较差,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随着国家新一轮机构精简调整,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不是“零增长”便是“负增长”。2011年随军政策调整后,全市随军家属骤然增多,等待安置的军嫂翻了一倍还多。在这种情况下,各区县很难拿出名额安置随军家属。
“高学历军嫂增多,要求就业的愿望愈加强烈。”这是部队领导的看法。近年来,随军家属学历高、专业指向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明显。据临沧军分区统计,2011年以来的随军家属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3.7%,拥有本科学历的达19%,拥有大专学历的占63%。而临沧是一个以农业和种植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趋于饱和,军嫂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较差。临沧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继乾说:“以往,随军家属文化程度不是太高,有个工作固然好,没有工作也能忍受。现在,军嫂文化程度高,就业意愿十分强烈。”
军嫂就业难
影响不可小视
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军嫂在走过从热恋到结婚的浪漫后,因随军后无法就业,心生不满,夫妻间争吵不断,甚至导致离婚。据军分区有关领导介绍,近年来驻临沧部队官兵离婚率有所增加,其中三成是由家属随军后未就业诱发的。有位提出离婚的大学生军嫂,对部队领导表示,不是因为感情破裂想和丈夫分手,是因为心有不甘才选择离婚的。她直言:“上了那么多年学,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如果一辈子让丈夫养着,别人能接受,我接受不了!”随军家属就业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戍边官兵的后院安稳。
临沧是边、山、少、穷地区,个别官兵心理上有落差。家属随军无工作,更强化了这种心理落差。有位强烈要求转业的青年干部对领导说:“我本人戍边吃苦算不了啥,如果为戍边还要搭上妻子的前程,我觉得就太对不起她了!”军分区一位领导对记者说,有的基层干部之所以萌生“向后转”“谋退路”想法,往往与妻子不能就业有关。边防某团仅2010年就有多名官兵递交调动、转业申请。二营原副教导员刘智,能力强、素质高,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就是这样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优秀干部,却因家属工作安置难离开了边防。
定向招考
带来新希望
没有制度保障,靠协调或私下“勾兑”,很难走开随军家属就业的路子。
2012年5月,由军分区牵头,成立了临沧驻军部队随军家属安置联合办公室。军分区领导带着对官兵的深厚感情,反复向地方领导汇报,请他们来军营过军事日,了解边防干部的疾苦。司令员李辉在多个场合呼吁制订制度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问题;政委徐延东以市委常委的身份,多次深入全市1区7县的人事部门,商谈随军家属安置的具体办法。临沧军分区与临沧市人事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先后9次奔赴基层连队、各县(区)人事局走访调查,寻找逐步化解随军家属就业问题的途径。
几个月后,一份《关于妥善解决驻临军警部队随军家属就业的报告》,摆上临沧市主要领导案头。
当临沧市委、市政府领导看到这份报告时,既为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也为军嫂支持丈夫戍边的事迹所感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军嫂是临沧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关心她们就业就是关心民生,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是党委、政府的责任,必须拿出管用的办法来。”
量的积累带来质的变化。根据联合工作组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联合出台《驻临军警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从2012年起,临沧市1区7县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指标中拿出5%的名额,定向招考随军家属。
市人事局局长张玲芳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每年公开招考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约在700人左右,按5%定向招考随军家属,每年都能安置30多人,这个比例既兼顾了地方实际,也考虑了部队需要,实施后军地双方都比较满意,也有效缓解了军嫂就业的矛盾。
结语 样本只是参照
圆梦呼唤合力
无须讳言,军嫂上岗了,但有的岗位并不理想。怎么办?大学生军嫂李明珠的回答是,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用辛勤汗水和过硬成绩赢得尊重,为军人争口气。
去年,李明珠刚到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工作时,分管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感觉婆婆妈妈的,很不适应。在爱人鼓励下,李明珠调整心态,放下身段,虚心向同事请教,向群众学习,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去年,她所负责的村连续被评为“卫生村”“文明村”,她本人也受到上级表彰。
军分区请李明珠为军嫂们讲体会,她介绍的成功秘诀是:调整期望值,用工作成绩赢得尊重。
翻阅《驻临沧部队随军家属安置去向登记》,记者发现,有许多军嫂被安排在乡镇、街道和居委会等基层单位工作。今年参加公招考试的149名军嫂,80%以上报考的是基层岗位。
某部干事李霄峰妻子于清来自上海,有研究生学历,一度因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而赋闲在家。在李明珠等一批军嫂影响带动下,她以第一名成绩考进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司法所,很快成为骨干。
军分区跟踪调查显示,去年招考上岗的34名随军家属,通过自身努力,多数已成为单位的骨干。比如,幼师毕业的大学生军嫂张连芬,招考到云县阳光幼儿园上班,她充分发挥自己知识面广、知识底蕴深的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受到县教委表彰。
正如临沧军分区一位主要领导所说:“随军家属就业,首先要调整期望值,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要坚持从基层干起,靠勤奋努力和工作成绩赢得发展机会,展示军嫂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