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胡兰畦历史“复杂”,引起潘汉年的怀疑与反感,潘汉年对胡兰畦说:“人家都儿女成群了,你找他干啥?”
胡兰畦不知道组织上对她有误解,只是伤伤心心的哭着。一九四七年,国民党的报纸注销“陈毅阵亡”的消息,胡兰畦信以为真,十分悲痛,还拿出自己在成都的房产供养陈毅的父母。胡兰畦从此再也没有和陈毅联系,只身到了北京,把一腔痛苦埋藏在心底,终身未再婚。
一九三○年,陈毅时任红二十二军军长时,在江西信丰娶了一位当地才貌出众的十九岁女学生萧菊英。次年陈毅参加肃反会,在回来的途中,战马被打死了,他绕道回去,不料萧菊英误以为陈毅遇难,竟跳井殉情了。
陈毅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十分悲痛。他当即写了一首《忆亡》诗:“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
解放后,陈毅在上海当市长期间,还请萧菊英的父母到上海见面,可见陈毅对待萧菊英之情深。
一九三二年,李富春、蔡畅夫妇给陈毅介绍了十八岁的兴国女红军赖月明,二人婚姻情深义重,却是聚少离多。一九三四年,红军长征后,赖月明担任石城县妇女部长,当时陈毅腿部受伤,赖月明留下来照顾陈毅。
陈毅却动员赖月明回乡打游击战。赖月明想到此别凶多吉少,抓起手枪要陈毅打死她,陈毅夺过枪要她服从组织的决定,二人终于含泪分别。
一九三二年,国共合作期间,陈毅派人去江西寻找赖月明,派去的人回来禀报说,赖月明被捕后,为抗拒逼嫁,跳崖自尽了。
陈毅心中这时真是“翻江倒海”,曾写下一首诗《兴国旅舍》:“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其实,赖月明并没有死,她在战斗中和组织失去联系后,流浪乞讨,被父亲抓回,卖给一个补鞋匠。次年,鞋匠死了,她找到一个负伤掉队的红军结了婚,生下一女二男。
一九五九年,她看到陈毅会见外宾的照片时,想去找陈毅,但被丈夫和儿女们死死抓住,不让她去。一九七二年陈毅逝世,赖月明听到广播后,焚香遥祭,读到陈毅那首《兴国旅舍》时,泪如雨下。
直到一九八九年春,七十四岁的赖月明接受了传媒记者的采访,世人才知道陈老总的“月明”还活在人间,只可惜这时候陈老总已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