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属来相会>>军属聊吧>>将军之恋>>正文

连襟婚罕闻:三位开国将军与范家姐妹的风雨人生(五)
姐姐和姐夫当红娘,“活辞典”故事引人入胜

责任编辑:许品2013-01-17 15:56

1941年秋季反“扫荡”之后,二姐范景明奉命离开完县,回白校学医。这时,白校迁址,从唐县葛公村迁到阜平县大台村,这里距王平夫妇的住地稻园村只有6里地。

一个星期六下午,白校放假,范景明像一只快乐的小白鸽,飞到了6里外的姐姐家门口。好几级台阶,她三蹦两跳,“嗨”的一声跳进了门坎。猛抬头,见一位青年干部正襟危坐地在跟王平谈话。

那人见范景明跃入室内,脸唰地红了。范景明则伸伸舌头,做了个鬼脸,一头扎进了内室。

大姐范景新轻声地对她说:“看见了吗?他叫王宗槐,原是晋察冀军区组织部长,刚调来,任三分区政治部主任。怎么样?”

那时,范景明正在学医,对医务工作者十分崇敬,而对政工干部则不屑一顾。加上王宗槐比她大7岁,出于这样的两个原因,她开门见山地回答说:“长相尚可,只是嘛,政工干部,板着脸,可敬不可亲。”

王宗槐走后,王平夫妇跟她讲了个“活辞典”的故事。

日军在百团大战中吃了大败仗,他们不死心,妄图报复,立刻调集7万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采取了“铁壁合围”和“梳篦式清剿”,这就是1941年秋季反“扫荡”的缘由。

一场大战之后,军区机关从灵寿县李家沟回到了平山县的陈家院村。党中央十分关心晋察冀干部的伤亡情况。晋东南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发来一份电报,要晋察冀军区组织部上报一份营以上干部名册。项目不多,只要写上姓名、部别、职务这3项就行了。

那时,组织部编有5个科:组织科、青年科、统计科、巡视科,都有科长,惟独干部科长由部长王宗槐兼任。

两名干部干事到职不久,情况不熟悉。更难办的是,手头没有资料可查,不要说干部档案,连份花名册也没有。

这种状况是敌后抗战的特殊环境造成的。1939年秋,晋察冀第一次反“扫荡”时,组织部根据军区首长的指示,烧掉了不便携带又无法转移的文件、档案、资料,只搞了个干部履历表,埋在唐县稻园村。不料,日伪军挖地3尺,把它挖了去,暴露了晋察冀部队的一些实力。

聂司令员指示说:“往后,反“扫荡”前把文件、表格统统处理掉,反扫荡之后再填表、整理。”

后来的几次反“扫荡”,八路军总部急着要弄清楚牺牲了哪些干部,发来了急电,要求把营以上干部花名册立即报上去。若制表发下去,填表后再汇拢,显然等不及。

相关稿件